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十五章原创和翻唱(2/2)

另外在香港的几大颁奖典礼上,改变的歌曲更受青睐。颁奖礼的名额就那么几个,好歌那么多,当然要选好中之好。改编歌已经被证明过是成功的了,自然要更成熟一些,更何况本来就是相关人士从外国选的好曲。也就是説,这些曲在国外都是翘楚,到了行乐坛才形成了十几年的香港自然更受青睐。

商业利益考虑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在前世对香港音乐人的多次访谈中为什么香港80年代改编歌多经常会被提及,据这些音乐人説很多公司买改编歌是因为比较便捷盈利,因为一些公司刚刚成立,经济实力还很有限,如果用了本土创作,歌不好也不能不给钱,而改编歌可以挑好的自己听了合适就直接买版权。

“也只能希望如此了,哎…”

时下普罗大众的选择也是一大诱因,普通的听众会关心你的歌曲是不是原创吗?自然不可能,他们的要求很简单,只要你好听,其他的都无所谓,而这些经过心挑选的歌曲自然能够轻易的俘获听众的芳心,销量大卖,公司看到歌迷们买账自然又是大肆改编歌曲,如此形成了一个循环。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1984年,谭咏麟当选“最受迎男歌手”揭开粤语行曲都市化的篇章,他与张国荣、梅艳芳等星大量改编日本行曲,让带有东洋味的都市情歌风靡全港,而这样的自然会影响其他的歌手,然后大家都跑去改变歌曲,行翻唱,香港本土的原创音乐自然更难抬

“现在香港乐坛的确是有改编欧西和日本歌曲的这个趋势,但是香港乐坛还太年幼,借鉴一下其他国家的成熟的歌曲并无不可,还能尽快的让香港乐坛成熟,产生自己的音乐。

同时80年代日本影视音乐偶像横扫亚洲,红遍台港和东南亚。甚至连大陆都风行日本的电视剧和偶像,冷峻气质的仓健是很多内地少女的梦中情人,血疑山百惠在亚洲红的程度秒杀前世任何的韩星,所以在这个大环境下香港行日本偶像,改编日本歌也就不奇怪了。

辉仍然是愁眉苦脸,喝了不少的酒。

首先香港本就只是一个城市,各在这里汇聚,本又是民地,没有那么烈的本土意识,英文又是当地的势语言,最早直接唱欧西歌曲,是件很正常的事情。

除了这些知内幕的音乐创作人,其他很少有人清楚。而且就算清楚了又能怎样呢,像顾嘉辉一样忧心忡忡?自然不会,恐怕大家还是会一如既往的改编翻唱欧西和日本歌曲,只要唱片能卖得去,歌手和公司都能够得利,能够名利双收谁又得了这么多呢?

从后世的角度来看,顾嘉辉的担心无疑是很有预见的,但是现在才是1981年,还不到谭张争霸时期,改编日本欧西的歌曲也没有那么的疯狂,表现的不是很明显。

其他的三人作为音乐创作人自然是知晓其中的内幕,他们本就为唱片公司改编过不少的欧和日本歌曲,至于原创真的是很难,而造成香港乐坛现在以及未来整个八十年代都这样的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

而且现在不是已经有了自创自唱的许冠杰嘛,再加上这个极潜力的郎朗,香港本土音乐的发展还是很有潜力的。”黄霑看着顾嘉辉还是一筹莫展,开

同时香港行乐坛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才成形,到八十年代只有短短的十几年时间过去,发展还很稚,很不成熟,而日本一直以来都是亚洲行乐坛的领者,香港引他们歌曲行改变,也很正常。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