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二章母子决裂(2/7)

李斯脸一变,心想这不是让我去送死吗?于是答:“太后之事,乃大王裁定。大王有令,相国也当听闻,凡敢以太后事谏者,戮而杀之,蒺藜其脊。李斯非惜命之人,只是此事乃大王家事,非臣所当与预。”

以前都是李斯给吕不韦帽,风转,今天吕不韦反过来给李斯帽。李斯惶恐不安,帽越,则所托之事必然越艰险。李斯:“敢问相国所托何事?”

李斯抬看着吕不韦,吕不韦又:“不韦与客卿,皆以异国之人,据秦国之位。”

吕不韦开始盘算搭救赵姬的利和弊。他现在的境已是自顾不暇,嬴政正愁抓不到他的把柄,而他偏在这时候,要来营救赵姬,风险之大可想而知,不好自己的命也会赔去。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能成功救赵姬,则他不仅多了一个同床,更是多了一个同盟,气得很。

“愿闻其详。”

“望相国赐教。”

虽然吕不韦知赵姬就是这样一个不可救药的女人,他也完全能够预先猜她用来对付他的一招一式,可他就是抵挡不了。没办法,在女人的手里,有些招式就是那么无敌。而赵姬在信的结尾如是写到:残败之,愧故人之;将老红颜,犹望吕郎垂怜。这已是表达了愿意以相许、鸳梦重温的意思。吕不韦心了。她已经得到惩罚了。要知,赵姬一直是他心中最大的缺憾。在人生的暮年,如果能够和她破镜重圆,未尝不是事。这意味着赵姬宽恕了他的罪,老天宽恕了他的罪。他曾经以为,素腕秉烛,红袖添香,那些岁月早已远去。如今,他又重燃起了希望。尽赵姬年华已逝,不再拥有当年那副让他不惜为之而死的容颜。可是,她始终不能是别人,她终究是属于他的赵姬。

于是,又有了第三封信。吕不韦见信一笑,知赵姬实在是走投无路了。赵姬彻底放下了太后的段,在信中甜言语,声乞怜。吕不韦可不糊涂,他了解赵姬这个人。她总是心大意、混不堪,砸碎了东西,毁灭了人,然后就退缩到自己的权势堡垒或者麻木不仁之中,让别人替她收拾烂摊。而她…她从来不会意识到自己错了什么,她那小小的心里,归结底是只够装得下她自己的。

拯救去。是以她固然心里委屈,却也只能自忍耐,更顾不上什么面问题。

李斯正在家中督促两个儿读书,忽听到吕不韦来访,心中暗暗纳闷。都说吕不韦已闭门谢客数月,不问世事,今天却突然不请自来,虽不知其来意,但想必不会是什么好事。

且说于公于私,吕不韦决意要救赵姬。要救赵姬,就意味着得说服嬴政改变主意。吕不韦亲自,显然不太适合。他必须要找一个代言人,这个人必须是一个杰的说客,同时又对嬴政有着足够的影响力。上天地,还能有比李斯更合适的人选吗?

李斯默然。在他最绝望的时候,毕竟是吕不韦收留了他,给了他一个仕途起步的机会,这份恩情是他无法否认的。

吕不韦:“客卿不必自谦。不韦生平阅人无数,以才能量论,无人能及得客卿。”

“不错。太后与你我一样,也非秦人。不韦来秦日久,知秦亦。百数年来,秦国大政,皆于外客之手,如商鞅、张仪、范雎之辈,役使秦人,号令叱咤。秦国为天下最,权柄却无法自有,秦人莫不耻之恨之。此耻此恨,藏于心,待机而发,一发则必不可收拾。愚者闇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试观今日之秦国,宗室日重,昌平君、昌文君二人,大权在握。压抑多年之恨意怨气,今宣之时也。

“太后何国之人?”

吕不韦见李斯不说话,已猜到他大致的心思,于是作推心置腹之态,:“不瞒客卿,不韦当年与太后确曾相好。然今日不韦救太后,非关旧情,关乎社稷大计也,名为救太后,实为救大王于不孝不仁之地。大王素信客卿,客卿所言,大王能听。不韦生平未尝求人,今日开相求,客卿万勿推辞。”

李斯:“大王正在震怒之际,非能纳谏之时。况令未久,无朝布夕改之理。容缓图之。”

是的,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也是一个简单的决定。

两人坐定,客已毕。吕不韦:“不韦有事相托,能成此事者,舍客卿不作它想。”

“赵人。”

李斯一听,立时有不祥的预,赶推辞:“辱蒙相国抬。李斯无才无能,恐负相国重托。”

吕不韦见李斯不甚心,于是改变策略。俗话说,无利不起早。救赵姬,李斯并落不到什么好。就算有好,和所冒风险相比,也实在不值一提。诱之以利不可,只有动之以害了。吕不韦:“客卿可知,不韦与客卿虽有千般相异,却有一相同。”

“客卿所言差也。王室之家事,实国事也。君有悖行而臣不言,是臣负其君也;臣有忠言而君不听,是君负其臣也。为臣之,宁可君负臣,不可臣负君。今大王囚禁母后,悖行逆天,国人耻笑,客卿能坐视乎?”

吕不韦见李斯变,知其心,于是又:“不韦救太后,其中另有玄机,不知客卿思量过没有?”

于是,吕不韦又收到了赵姬的第二封信。吕不韦比上次冷静了许多,毕竟是上了年纪的人,不比年轻小伙。但是,吕不韦还是对赵姬的来信作了冷理,不予回复。他要维护男人的自尊,击溃赵姬的自信。他就是要争一气。不服,不歉,想要我来帮你,门都没有。

第三节最佳人选——李斯

李斯闭上睛,沉默着。吕不韦看来是铁了心要救太后。李斯知吕不韦和太后有过一段绵绵旧情,但算来也是多年前的往事了,为了一个徐娘半老的女人,至于吗?

吕不韦:“今太后居雍县棫,大王居咸,母分离,不得相见。不韦忝为相国,心实忧之,不韦本自谏,无奈见疑于大王,恐谏而无功,故尔请客卿劝谏大王,收回成命,迎太后归咸,母团聚,以尽孝。”

“不韦,韩人也。据相国之位,主秦国之权,虽忠心赤诚,屡建功勋,而秦人终不能信。既不能信,又复妒之,再复恨之。客卿,楚人也,当年西,人莫能知。惟不韦留客卿,推而重之。何故也?一则知客卿有惊世之才,二则同为客在咸,有相怜相惜之情。”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