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节南国才俊多猛志(4/7)

,涉及楚国利害,微妙处甚多,我等回避为宜。”苏秦见二人心中清白,便释然一笑,也不多说,自带着荆燕去了。屈原虽做了大司马,却依然住在自己原先的宅第。楚国原是地广人稀,郢都又是新迁都城,城墙圈地甚广,官署民居却是疏疏落落,使人觉得空旷寂凉,远不能与中原大都的繁华锦绣相比。屈原的府邸,便是一所庭院宽敞房屋却很少的园林式府邸。说是园林,其实也就是一大片草地、几片小树林、一片小湖泊,粗简之象绝不能与洛阳、大梁、咸阳、临淄的精致庭院相比。只是那草地树林中的几座茅屋,却是实实在在的别有情致,看得苏秦啧啧赞叹。

黄歇笑道:“噢呀,屈原兄特立独行,不爱广厦楼台,却偏爱这草庐茅屋了。”屈原也笑了:“你倒是楼台广厦,湖光山色,却偏偏爱到我这野人居来。”苏秦慨然一叹:“占地百余亩,草庐三重茅,纵然隐居,亦非大贵而不能。天下多有贫寒布衣,几人能得此茅屋一住?”黄歇顿显尴尬,黧黑的脸膛竟变得紫红:“噢呀噢呀,此话怎说?原是小事一桩,先生却竟当真了也。”屈原却是默默的对苏秦深深一躬:“先生济世情怀,令屈原汗颜。”

苏秦心下赞叹,连忙拱手一礼:“苏秦唐突,敢请屈子鉴谅了。”

“噢呀,这是么子一出?请请请,先生请进了。”黄歇呵呵笑着扶苏秦走进了正中茅屋。茅屋厅堂宽大,六盏风灯照得屋中通亮。屈原拍拍掌,三名侍女便轻盈的进来摆置茶具。鼎炉、木盘、陶壶、陶碗,片刻间便在四张红木大案上安放整齐。屈原笑道:“先生雅士,今夜我等便以茶代酒如何?”苏秦本不嗜酒,自是欣然赞同。黄歇却笑着摆手:“噢呀,你的茶太苦,我却要淡些儿,茶醉可不好受了。”屈原大笑:“何等时刻,能让你醉么?今夜四炉,均是淡茶温饮,如何?”“淡茶温饮。”苏秦点头微笑:“屈子为清谈定调,当真妙喻也。”

黄歇揶揄笑道:“噢呀,屈原兄竟也学会了清淡?啧啧啧,奇闻一桩了!”屈原大笑:“知我者,黄歇也。得罪处,商请先生包涵。”

一直没有说话的荆燕看看左右煮茶的四个侍女,又看看屈原:“大司马,是否该屏退左右?”屈原挥挥手:“先生将军放心便是,这几个侍女都是哑女,不妨事。”

“哑女?”苏秦脸色顿时阴暗下来。楚国的奴隶制远远没有铲除,难道这个屈原,竟也在这美丽的茅屋园林中制作奴隶不成?一想到制作哑奴,苏秦的心便是一阵剧烈的颤抖,身上骤然生出了鸡皮疙瘩!只有那些精明可人的少男少女,才配被主人选定为哑奴坯子;被选定的少男少女,要被强迫吞下大小不等的烧红的木炭块,将咽喉发声部位全部烧死;而后再天天服药,使咽喉恢复吞噬功能;再由专门的歌舞师训练她们如何用身体动作表达各种意思。许多主人制作出哑奴,并不是自己使用,而是用来行贿或换取更多的黄金地产!苏秦在洛阳时,一个老内侍曾经带他看过一次王室尚坊制作哑奴,当那个美丽少女发出一声惨绝人寰的叫声时,苏秦当场就昏了过去…至今,苏秦依然不能忘怀那毛骨悚然的情景。屈原若有如此阴鸷癖好,如何能与之共谋大计?

看看苏秦神色惊愕,黄歇哈哈大笑:“噢呀噢呀,屈原兄这是从何说起?先生听我说了:这四个哑女呵,都是屈原兄在奴隶黑市上强买回来的。为此,屈原兄还杀了一个族长,差点儿被削爵。买回哑女,屈原兄便请来乐舞大师教她们舞技,还教她们识文断字,对她们就象亲妹妹一般呢。昭雎丞相几次要重金买这几个哑女,屈原兄坚执不给。他呵,要将这几个哑女送到太庙做乐舞女官。可这几个女子呵,宁肯饿死,就是不离开屈兄…”说到后面,黄歇竟是唏嘘不止。

四个煮茶哑女一起回头,殷殷的望着苏秦,那种热烈的期盼是不言而喻的。苏秦怦然心动,肃然拱手:“屈子情怀,博大高远,苏秦多有得罪了。”屈原泪光闪烁,慨然一叹:“苏子何出此言?以此罪屈原者,大义高风也。只是我楚人苦难良多,国弱民困,屈原不能救苍生于万一,此心何堪哪!”

骤然之间,苏秦觉得自己遇到了一个难得的奇才。此人才华横溢,品格高洁,胸襟博大,志向高远,更有激情勃发,当真是楚国的中流砥柱!有此人在楚国当政,六国合纵便坚如磐石,强秦的光焰便会迅速黯淡。心念及此,慨然拍案:“屈子谋国救世,为天下立格,苏秦愿与屈子携手并进,挽狂澜于既倒!”

“好!”屈原慷慨激昂:“壮士同心,其利断金!屈原愿追随苏子,虽九死而无悔!”“噢呀,苦茶一盏,明月做证了。”黄歇不失时机的笑吟吟站起。

三人陶碗相碰,汩汩饮下了一碗碧绿的茶水。黄歇笑道:“噢呀,我看还是说说正题吧,六国合纵,谈何容易了?”“各为国谋,公心自当本色。两位有话明说便是,苏秦不会客套。”

“敢问苏子,六国合纵,相互间恩怨如何了却?”屈原立即正色发问。

此一问正在要害。苏秦游说合纵的真正难处,也正在这里。秦国的威胁,目下已经不难为各国承认,结盟抗秦也不难为各国接受,因为这是唯一可行的最好选择,各国君臣都不是白痴。可是,中原战国一百多年来相互攻伐,恩怨纠葛实在太深了。谁和谁都曾经做过盟友,谁和谁都曾经有过血海深仇。合纵是一种协同抗敌,最需要的自然是相互信任。可是,有这一百多年甚至三四百年的恩怨纠葛缠夹在中间,说不清道不明,信任从何谈起?而没有起码的信任,合纵又从何谈起?燕赵韩魏四国其所以赞同合纵,也都是从强秦威胁与自身稳定出发的,但四国君主权臣都曾经撂下一句话:“该说的话,到时还是要说的。”

显然,这“该说的话”不是别的,就是想讨回令自己心疼的某些城堡土地,尽量使本国得到一个公道。每个国家都如此坚持,岂非又成了一锅粥?除了燕韩两国,其余的魏楚齐赵四国实力大体相当,纠缠起来肯定是互不相让,如果事先不能有一个成算在胸的斡旋方略,而只是一味回避,合纵必将付之东流!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