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五十六章 林公子入港
商人的嗅觉往往比狗还灵。
早在津门开港之前,泉州、明州的商人已经对欧yang家过份关注东海北bu的动态有所怀疑,之后通过各zhong途径而知dao了北方会兴起新的商机,那些饱怀冒险jing1神者便都义无反顾地向北扬帆。
政和六年中津门开港时,南方的商人们都还只是抱着试探xing的心态,借着东海季风洋liu的末绪来到这个新港。他们也带来一些货wu,如茶、丝绸、陶瓷等,这一仓半仓的货wu虽然走俏,但相对于赵观、刘从为首的契丹、渤海商人,以及李相隆为首的高丽商人而言,这些货wu的数量gen本无法满足北地市场可怕的yu望。而且由于没有足够的货wu作为资本,更没有携带大量的宋钱,这些大宋商人能买回去的货wu数量也极为有限——他们面对汉bumeilunmei奂的琉璃品、高丽质优价廉的人参以及津门郊外成群的草原战ma都只能望而兴叹,怨恨自己当初没敢下更大的决心与本钱。
在大宋商人里面,政和六年获利最大的是欧yang家和黄家。欧yang家是有备而来,而黄家则得杨应麒开金口秘密赊走了大量的琉璃品和两百匹ma。他们两家船只回闽之后,在当地掀起了一gu相当大的商chao,风tou之盛,一时间竟然盖过了陈、林两大家族。
这zhong暴利xing成功的传播能力是很可怕的。在政和七年的chun季“一到津门,金银满盆”这个传说便传遍了半个大宋:南至两广,北达江淮,西边甚至到了四川!
这一年的冬、chun之际到底有多少商人在准备着北上的船只货wu?guan理能力还不是很qiang的大宋市舶司gen本就无从统计。
在泉州和明州,有船没船引的商家正变着法子去贿赂市舶司的官员,实在拿不到船引的就想着如何走私,连船都没有的小商人则想尽办法要把货wu托运在别家的船上。总之,政和七年所有即将北上的船只在夏季到来之前就已经被订满了。
杨应麒曾经对卢克忠说他低估了大海的肚量,卢克忠当时对这句话不以为然。不过津门在政和六年欣欣向荣的局面也让他颇为自己治下能如此繁华而自豪。
然而政和七年五月之后,卢克忠才发现:如果把去年的津门和今年相比,那去年那个他视为“繁华”的港口简直可以用荒凉来形容!
南边的商船几乎是和季风同时来到津门!北来船只的数量和大小完全超chu了卢克忠的想象力!进入五月中旬以后,整个津门已经繁荣到近乎混luan的地步了。欧yang适顾着海上缉私,竟然再也没能力兼顾岸上的治安。卢克忠只好请求杨开远调一千工兵过来维持局面。
幸好,这些北来的商人们看来十分安分守己,谨守秩序。卢克忠打听了一下才知dao,杨应麒在去年给欧yang家、黄家颁发的《津门商贾律法禁令》早在二三月时便在江南一带liu传甚广。黄家在杨应麒的示意下大肆宣传,称若不读通这本书则没法去津门zuo生意。没几天时间江南的书坊便都开动起来狂印,几乎所有来津门的商人都人手一册。
这本小册子包括五个bu分:第一bu分略述商人当有之jing1神;第二bu分是津门各项关税的基本指标;第三bu分是津门饮食、住宿、jiao易地点以及jiao易规则的指南;第四bu分才是三十六条和商贾相关的律法禁令;第五bu分是杂项。可以说这本小册子nang括了前往津门所需要的信息,它能够迅速liu行也并不仅仅因为黄家的大力宣传。
杨应麒这本小册子成稿之后卢克忠也曾看过,当时不以为意,这时重新翻阅,不由得gan叹七将军的先见之明。他将那些守则一一细读,联想起这几日津门的景况,才ti会到每一条律法禁令都有shen意,直到此刻,卢克忠才知dao杨朴为何会对杨应麒如此钦佩。
随着南边商船北来数量日渐增多,津门的各zhong问题也逐一暴louchu来。最先爆发的是住宿问题。虽然政和六年年间无论是官方还是私家都已经修建了许多房屋,然而这些房屋比起需求来简直就是杯水车薪。津门内bu的民房早在四月就已经挤满了人,杨应麒见状便从萧铁nuchu1借来几百个大帐篷,在津门外搭建起来,这才勉qiang解决了住的问题。
接着便是饮食问题。伴随商船而来的不仅有商贾,还有liu民、短工、家人、船夫等各式各样的人,这些新liu入的人口对津门的粮食供应而言无疑是一个可怕的负担。由于杨应麒严格限制粮食供给,并不让军备仓、荒备仓里的存粮无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