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儒生“惊骇”更甚,张大了嘴合不拢,过了好久才
:“原来是大宋的使者,失敬失敬。不过
大人既然是上国使者,为何不往官衙驿舍,却住在客栈?”
这位“凑巧”住在大宋密使隔的儒生,将津门、辽南地方的律令政制一一和
政说知,又大肆渲染了折彦冲在金国的权势。
政大喜
:“甚好!甚好!”又问复州刺史卢大人的官阶以及金国官员相见的礼仪。
政又问起大金在津门官位最
之人,那儒生
:“津门最大的自然是大金汉
大将军、辽南都统折讳彦冲!折将军是我大金驸
,既亲且贵,而且因立大功而裂土封候,这复州其实就是折将军的封地。不过折将军通常都在都中决断国务,随侍圣驾,不在津门。现在辽南的地方政务是由副都统杨讳应麒总领。这位杨副都统是折大将军的异姓兄弟,我们辽
府的人一般都称他作七将军或小杨将军。”
那儒生摇:“说到官大,现在辽南自然以小杨将军为首。但
到尊贵,津门还有一人更尊、更贵。”
政一听笑
:“是我疏忽了!”
政犹豫良久,才
:“实不相瞒,我不是普通商人,实乃大宋密使。”
那儒生:“我们大金职官用的是古称,刺史等若唐代县令,也就是你们大宋国的知县、知州。我们大金礼仪与大宋也没太大区别,只是更为简略罢了。”
政问
:“津门也有孔庙、学舍么?”
政叹
:“我从大宋来,并不知
大金国事,怕大金是不通礼仪的蛮野之
,又不知
贵国有哪些衙门,因此不敢造次。”
政
:“原来如此。这么说津门现在最尊贵的便是这位小杨将军了。”
这晚他翻来覆去睡不着,忽然听隔有人在读《汉书》,用的竟然是汴梁的雅言。
政大喜,以为是万里遇故知了,连忙过来攀谈。一问之下,才知这位读《汉书》的年轻人却是辽
府籍、来津门
宁学舍求学的儒生。
那儒生笑:“
先生听话不仔细!方才不是说了折将军是大金的驸
么?这里是折将军的封地,公主殿下的鸾驾自然也在此!”
那儒生:“自然有!”跟着与他说起津门的典章制度,却一一与大宋略同。
第二日政穿上官服,由那儒生替他投书,卢克忠当即接见。问了
政在大宋的品阶,两人以官礼相见。
那儒生:“
先生是刚从大宋来,所以才不知
。我们折大将军有六个异姓兄弟,个个是大金的
肱之臣!他们六人仿刘关张结义故事,以折将军为长结拜为兄弟,杨将军行七,所以称七将军。因为兄弟七人里面行三的杨讳开远将军也姓杨,因此我们这些平
百姓
顺,便唤三将军作大杨将军,唤七将军作小杨将军。”
此时宋、金之间还没有建立官方联系,因此政一时不知该如何和金国的官员接
,只好先在黄家家人的安排下住
了津门最
面的客栈。
政
示市
诏,卢克忠看了
:“印玺不像假
此时政还没
自己密使的
份,只说自己是来津门买
,因此那儒生一听“吃惊”
:“
先生你一介商人想求见都统大人,哪有那么容易!”
政一听大为放心,心
:“既然是礼仪之
,那就没什么可怕的了。”这次大宋派了他这么一个半小不大的官员
使,一来是因为海路凶险,二来也是怕女真是野蛮之族难以理喻,因此满朝大臣个个害怕,视为险途。
那儒生:“原来如此。
大人是上国使者,大宋使者初次来访,想来得由地方官吏逐层上报。如今津门由复州刺史卢大人主
庶政,若
大人信得过我,明天便由我代为投书接引如何?”
政奇
:“七将军或小杨将军?这叫法又有什么来历?”
政听了心
:“这位折大将军既
政务,又掌军务,而且还裂土封侯,想来是金国的权臣了。若能见到他,多半便能传达我主的旨意!”当下又请教这儒生如何才能见到大将军。
卢克忠:“大宋与大金向无来往,
大人忽然来使,事
突然,为谨慎起见,请
示国书以释本官之疑。”
政奇
:“不是说折大将军在都中
理国政么?怎么还有一人更加尊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