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十九章杨大人的书童(2/3)

政哦了一声,问他们在宁学舍读的都是什么书,杨应麒说自己读了半本诗经,林翼则说自己读了半本论语,政听了夸奖:“不错不错!要是大金人人都能像你们这样读书知礼,天下便太平多了。”说着便考了他们一些诗经论语的题目,林翼对答如,杨应麒却得想一想才政听得兴,对杨朴:“杨大人,你这两个书童可聪明得,特别是这个阿翼,不到十六岁便有这样的心力见识,难得得。”

药师得了清港方面的照会,让海船在登州州城附近靠岸。大宋使团的海船也在后面。

杨朴无奈地笑了笑,既然杨应麒都已经预谋妥当,他又能如何?

杨应麒躬行礼,说:“敝主人嫌我们学问不称,送我们上宁学舍读书去了,日前才下山听候差遣。”

喊我小七。”

杨朴整了整音,说:“这两个都是我的书童。这个大的叫杨庚,小名就叫小七。这个小的叫阿翼。”

海船扬帆,一路顺风。杨应麒以前只是坐着欧适的座船在沿海打转,这次亲自坐上汉船厂造来的车舰海,因船走得稳,便把“辽南海船督造使”欧泷很是赞赏了一番,对林翼:“我们汉的车船如何?”

杨朴中应付,心中暗暗好笑,心:“七将军回答得迟疑,多半是在想如何回答才符合他一个‘书童’的份!”

“小…小七?”杨朴一脸的哭笑不得,杨应麒却已经快地应了来:“在!”

大宋重和元年初秋。

“没什么…我只是忽然想起梦中的一船,就是逆风也能日行千里,可惜这辈怕是坐不上了。”

徐文生长于海边,因此颇懂,不过这次海路护送杨朴的另有其人,却是欧适旗下的药师。杨朴上船后,药师照例要来参见。徐文不认得杨应麒,药师却认得。杨应麒不愿太多人知这件事情,此时连曹广弼、欧适也被蒙在鼓里,何况这药师,因此一见到他便转假装去收拾东西。

两船靠岸以后,码自有人飞去禀告登州知州王师中。两船人下船相见,政见杨朴背后多了两个少年,一个十七八岁,一个十五六岁,却都没有见过,便问端的。

杨朴知杨应麒心意,问了些必要事务之后便将药师打发了。

赵良嗣和政才离开了几个月,登州城比之前已颇为不同,那自然是因为这个区域的经济活力被清港带动起来的缘故。不过赵良嗣政此刻也无暇顾及登州的这些看似细微的变化,只是打听朝中动向。

王师中对:“朝廷除了派人来人追

这次护送杨朴的,除了随行文员以外,另有曹广弼选的十八锐,领的是一个叫徐文的汉,能使五十斤大刀。这人原本是在山东半岛贩卖私盐的游民,登州开港以后坐走私船狼到辽,拉帮结派,颇扰地方治安。曹广弼亲自,将他折服。徐文在曹广弼军中不到半年,不但武艺日,而且颇涉兵法。这次曹广弼考虑到他大宋境内的游氓,熟悉大宋事务,便派他来这件大事。徐文见曹广弼对自己如此信任也十分激,决心尽力相报。

两拨人正在说笑,已见王师中来迎接,将他们接城去设宴款待。药师虽然来过登州,但他十分知趣,闭不提那个榷场的事情。

这几年相下来,两人的情谊已经颇不寻常,杨朴知杨应麒行事虽然人意表,但往往另有意,也许这次的胡闹也是他“谋远虑”也未可知。怀着这样的心情,杨朴终于不再反对,带着杨应麒上船。船上竟然又有另外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等着,杨朴微脸熟,似乎在哪里见过,只听杨应麒在:“这是大人你的迷途小书童,叫林翼。呵呵,我是识途的级大书童小七。”

政奇:“怎么之前都没见过?”

林翼:“类似的这车船在江南的河曾见过,但成海船却是第一次。不过大海航行还是得看风狼,船橹也罢,车桨也罢,都只是起辅助作用而已。”

杨应麒听到这话忽而神,林翼问:“七将…七哥,你在想什么呢?”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