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一九七章 联姻
汉bu的庶政运作又重新走上正常的轨dao,但这几日杨应麒却变得更忙了他不是忙于政务,而是忙于指挥士人点看书目。自金兵东移以来,杨应麒便把抢救中原的文献典籍作为重中之重。津门财政虽然jin张,但杨应麒在这一块的hua费上仍然毫不吝惜。每日从汴粱运往登州的图书文献不绝于dao,后来竞不知不觉形成了一条“书路”大宋此时dao路不净,运书的队伍多了,防卫不免时有疏松,而运书途中又难免遇到盗贼。这些盗贼大多是吃不饱饭起来造反的农民无赖,没多少见识,抢了几次发现都是不能吃、不能hua的“无用之wu”从此看见运书队伍便都不抢了。
大量的书籍运到登州后,杨应麒本想分为三bu分:一bu分藏登州蓬莱学舍,一bu分藏津门guan宁学舍,一bu分藏liu求桃园学舍。但后来书籍越来越多,原来汴粱许多人家为了筹集逃命钱都将家藏图书贱价抛售,孔bi书社在一两个月间收到的善本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超过了以往六七年间的总和!由于书籍太多,所以别说进行细致chu1理,就是要进行大略安置也嫌人手不够再说此时正当luan世,chu1chu1都需要人手,杨应麒也不能在这件事情上安排chu更多的力量。最后还是一些浙东的商人chu来主意:由他们hua重金从山东、江南、福建延请博学之士到蓬莱学舍校书编排。杨应麒大喜,不但当即准了,而且还好加勉励。其时清yang港为了应付战争己极为繁忙,浙东商人又请求将书籍、人员的进chu改在胶州湾附近的新码tou淮子口(注:地理位置在后世青岛附近),至于码tou的改建、升级,自有这些商人和本地士绅负责。这建议正合杨应麒心意,想也没想就批了,且准备多发行一批纸币来支持他们在淮子口的建设
最近由于汉bu纸币在汴粱供不应求,所以杨应麒早有心增发纸币数量了。
增发纸币的提议在元bu民会议通过后,杨应麒摸了摸比金汉战争前还要鼓的口袋,心中乐滋滋的,但微笑了一阵忽然呆住。
陈正汇在旁边看见,问dao:“七将军,怎么了?”
杨应麒dao:“最近两三年,浙东商人势tou升得很快,而且zuo的事情也很合我们的心意。
陈正汇点toudao:“不错。”
杨应麒dao:“不过你不觉得太合我们心意了么?先是辽口,再是淮子口,再加上他们的老家江南这布局很了不得啊!嘿,如果连liu求、麻逸、塘沽也包括进去,那汉bu就成了他们的天下了。”
陈正汇微笑dao:“他们在liu求、麻逸和塘沽势力并不是很大,再说他们毕竟只是商人,并未干涉政务军务,所以也不用太过担心。”
杨应麒想了想dao:“gan觉还是有点问题,你去查一下,看看他们私下都和哪些人有来往
陈正汇愕dao:“这怎么查?”
杨应麒dao:“就是查查他们进chu港口的记录。嗯,这事要悄悄来,不要让太多人知dao,免得他们知dao了心中不安也许这些事情都只是我在胡思luan想罢了。”
当晚陈正汇在冗务之余命人到海关调chu档案,清查所有元bu民的chu入记录,结果并未发现浙东商人有什么异征。
杨应麒心中却反而更为郁闷,陈正汇也觉得不妥,杨应麒问他有什么不妥,陈正汇dao:“不知dao,但总是觉得不妥。”到了他们这个层面的人,常有超乎证据之外的直觉,而且这zhong直觉通常还很准。
杨应麒想了想dao:“今晚我早点走,去林府吃饭,政务上的事情你担待着。”
那边林翎见杨应麒来,奇dao:“最近不是很忙么?你怎么还有空来?”
杨应麒笑dao:“又不huan迎我了?”
林翎笑dao:“哪里会!”命人整治了几个清雅的小菜,与杨应麒就着粥吃。
杨应麒一边吃饭,一边闲扯一些海外见闻,慢慢聊到生意上,说dao:“温州、明州那帮商人可猛得很那!我想在他们的生意上投点钱,入点gu,几年后一定大发!”
林翎笑问dao:“你说的是汉bu的钱,还是你自己的私房?”
杨应麒dao:“当然是我自己的私房。”
林翎冷笑dao:“你才刚刚把淮子口一半的经营jiao给他们,现在又要入他们的gu,小心被人知dao说你假公济私!”
杨应麒吐了吐she2tou,笑dao:“那算了,反正我现在的钱也够挥霍个十辈子了。”又问:“他们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