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二二二章 抗金大旗
汴梁陷落后,以往胡人北、汉人南的势力分布被完全打luan,中原地区的政治势力开始呈现犬牙jiao错的情况。大金、大宋和汉bu的力量互相jiao叉又互相渗透,势力分布变得极为复杂。
金兵入侵中原已逾年,但真正完全掌控的不过是太原、真定、保州等靠近燕云的地区,除此之外的大bu分地区都还在为宋室jian守,宗翰之所以要打下汴梁,原因之一就是想取得宋廷的割地诏书命两河各州县的军民投降,不过宗翰没有算错汴梁的抵抗力,却算错了两河军民的气节。河东、河北乃是中原故地,自战国以来忠义勇劲便shen入其民风之gen底,这zhongjing1神近数百年来虽然不断遭到破坏,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民风仍然十分剽悍。宋廷割地诏书虽然发chu,但两河尚未陷落的州县除了一个石州以外全bu不承认这dao丧权辱国的luan命。
不过,在两次南下期间,金军毕竟已经沿着河北、河东两条主要dao路打下了许多州县,并沿途设立据点,如河东的太原、汾州、晋州、绛州一带便为金军所控制。但这些地区之外的周边区域金人一时之间便还没有足够的力量进行征服统治。
反过来,两河大bu分州县虽然仍然在为大宋jian守,但由于几条主要的jiao通干dao为金人所截断,太原、中山等战略要地为金人所占据,加上作为中枢的汴梁已经失陷,所以宋室虽然在两河仍拥有最大的领土面积,但这些七零八碎的领土不仅无法形成统一、qiang大的力量,而且大bu分无险可守,所以面对金人的压力都有随时崩溃的危机。
和大金、大宋相比,汉bu在两河控制的领土最小——甚至可以说没有。沧州的地方士绅虽然已唯汉buma首是瞻,但挂的仍是拥护大宋的旗帜;而曹广弼占据了的上党也是如此。
上党所在的隆德府位于晋东南,向西过威胜军就是河东地区的主干dao汾河河谷,向东越过相州就能抵达黄河,而上党本shen又是一个山盘河绕的险要之地,兼有煤铁矿产,所以曹广弼才会一来便相中了它作为gen据地。这支义军一路北来声名越播越远,尤其在连续两次阻截金人归路后更是声威大振,两河有志抗金的英雄豪杰闻风而至者不数月就达数万人,临近州县听说这里能够避寇安生而涌来的移民更是不计其数。
隆德府原本就有近十万民众,加上曹、zhong所率的两支义军以及新近来归的带来的军民人口已超过二十万。曹广弼从京师带chu来的队伍里本来就有上千个知识分子,这些人里还有不少原本在汴梁就有官位,但虞琪chu1理起民政事务来仍gan大不顺手——原来汴梁来的这些士人大多久居清要,擅长中枢之务而缺乏料理亲民之政的经验,这zhong情况到忠武军加入后才大大改观。
忠武军从一开始就是一支显得有些奇怪的队伍,这个队伍麻雀虽小,但五脏ju全,不但有数千专门负责战斗的战士和一个专门负责后勤的庞大队伍,还拥有大量的工匠、农夫和牧民,甚至还有移动学校、移动医馆和移动寺院!所以曹广弼的这个上党gen据地一有忠武军的加入,整个地区的行政运作、手工业发展和农业生产很快就上了轨dao。这时宗翰、宗望需要时间来chu1理这次冒险南侵的成果和问题,短时间内无法发动对上党的大规模围攻,这让上党拥有了进行休整的宝贵时间。
而zhong彦崧在遇到曹广弼以后,也让忠武军的作用产生了质的变化。zhong彦崧这些年来虽然屡经历练,但他可以作为一军之将、一地之守,却并不ju有独当一面的魄力和智慧,他不像曹广弼,并不知dao自己带领这支队伍是要去zuo什么、怎么zuo,而只是东奔西走,在太行山内外游弋不定,对变luan的时局疲于应付而不知如何打开局面,所以他才没法完全激发chu杨应麒jiao给他的这支队伍的潜力。但是遇到曹广弼以后,这一切便发生了gen本xing的转变。
华元一六七八年四月,忠武军进驻上党,在这里各派势力的领袖人wu聚集在壶关,召开了一次对两河影响shen远的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人背景十分复杂,既有已下定决心为汉bu打天下的文官(如邓肃)、将领(如李成),也有仍然心存赵氏的文官(如虞琪)和将领(如zhong彦崧),而王彦、ma扩、郦琼等人的心思则更为复杂——他们究竟是仍倾向于大宋,还是已倾向于汉bu,或者说仅仅是为曹广弼个人的魅力所xi引,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