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二三章义军西渡(2/3)

李郁沉:“这只军队,是听调不听宣,对吧?”

李郁一凛,问:“懂政治?”

赵构听说刘锜领了汉援军前来,一开始十分喜,下命犒军,又接见刘锜,好生问。刘锜便劝赵构赶京勤王,此刻宗泽还在赵构边,闻言也劝赵构兵。

赵构心中实不想往汴梁去,所以见刘锜一来就劝自己京勤王便有三分不喜了。恰好这时赵桓使者持蜡诏书至,内中云:“金人登城不下,方议和好,可屯兵近甸毋动。”

对于兵大宋之事,汉并没有大张旗鼓,相反,一切都只是偷偷地来。津门、塘沽的兵都是悄悄地、分批运往登州,刘锜从津门发时也是孤上路。

杨应麒听陈正汇问起,笑:“如今大宋沧州、登州的民甚多,我已派人到这两个地方各招募了两千壮丁,分别由登州、塘沽的守军加以训练,如今已有一个多月了,这事你不知?”

刘锜也请从宗泽赴京,他这么一说将领中的派也纷纷请行,赵构心想若让这些人都去了汴梁,自己在大名府又变成孤家寡人了!因此决不准,只命诸将屯扎在大名府周围各州县,以待有变。

完颜虎和杨应麒都来相送,这是一次并未公开的送行,场面并不隆重,只有完颜虎、杨应麒及其随行数人而已,却令刘锜倍温馨。完颜虎因为在曹、刘联姻一事上有过反复,自觉有些对不住刘锜,于内疚,在婚事谈定以后对刘锜又好了几分。刘锜是心之人,对已经过去了的事也就不放在心上。这时他满心想的就是怎么去支援汴梁!

他十二月初在清港上岸,七日后各路兵集结完毕,在板桥寨附近休整训练、传达作战思想,这支军队的主力人六千人在演习时就在刘锜的指挥下打过一场胜“仗”所以刘锜指挥得动。

杨应麒便命请,两人来后杨应麒对他们说准备让徐文去刘锜的副将,让李郁去参谋,徐文毫不犹豫便领命了,李郁却微微皱眉。杨应麒问他:“你回津门后不是总嚷嚷着要去大宋么?怎么不乐意了?”

李郁:“我之前要回大宋,是因为说过要和学生共患难。但现在局势成了这个样,我再去有什么用?再说我不习军旅之事,怎么得这参谋?”

双方争执不下,最后还是有赵构暗中支持的汪伯彦等人占了上风。宗泽持要京勤王,他是副元帅,又是首先拥护赵构的大功臣,赵构不好太拂他的脸面,便给他三千人,命他为前锋先行。

一切准备妥当以后,刘锜便引兵西,这时已是十二月中旬。不但汴梁已破,赵桓连降表也递上了。已经投降的宋廷在金人的迫下分遣使臣往河北河东招谕两河守臣,说朝廷已割两河,让他们放弃守城、投降金人。

宗泽:“金人狡谲,如此作派分明是想延缓勤王之师罢了。君父之望援,何啻饥渴!元帅宜急引军直趋汴梁,以解京城之围!”

这时又有人向汪伯彦谗,说刘锜不但曾受了汉的爵位,而且还成了汉虎公主的弟弟,所以汉才放心地把兵给他。汪伯彦大惊,赶来向赵构打小报告,赵构听完后觉得也像,从此不再信任刘锜,但此刻又还不敢太过得罪汉

刘锜也:“不错!金军两路兵虽盛,但我军亦已有六、七万人。且四方守臣闻元帅兵汴,定然云集而来。金人纵然已经攻陷汴梁,也势必无功而返!”

陈正汇恍然:“原来这两支人七将军是打算这样用!可是这两支人才训练了一个多月,未必能上战场吧。”

这时门外来报:“李郁、徐文两位大人来了。”

汪伯彦等却持认为京师四既已失陷,如果此刻贸然兵,不但会陷康王于危地,而且可能会促使金人对二圣(赵佶、赵桓)不利。

杨应麒:“这次你们两个去,在军队怎么打仗这件事情上要竭尽所能帮助刘锜,不要给他拖后退。但是在军队的归属上却要小心,要尽量和大宋的主力保持距离,不要让这支兵给大宋吃了!我们只是帮大宋打仗,可不是给大宋输血!”

,咱们就在一边看着吧。”

赵构得了赵桓这封腊书心大喜,这分明是糊涂兄长帮自己送不用京犯险的借啊!偏偏那边宗泽、刘锜都不识好歹,竟然怀疑这使者和蜡书信的真假来,认为是金人的诡计。

杨应麒:“派你去不是因为你懂军事,而是因为你懂政治。”

杨应麒:“嗯,离上战场还早,但至少已颇有纪律了,当后勤队伍、辅助队伍应该没问题。我们给钱给粮给人,至于兵员怎么训练,怎么化,那就要看刘锜的了。”

杨应麒大喜:“不错不错!你这么快就这五个字来,就说明我选你是选对了!”

陈正汇又:“可第一期先锋兵,咱们也只准备了六千人啊,哪里有一万?”杨应麒准备给刘锜带领的六千兵,就是上次演习时刘锜率领的塘沽新兵。这事杨应麒已和刘锜打过招呼,刘锜自然欣然应诺。

刘锜闻讯忧愤不已,这时赵构尚在大名府,手下有兵数万,便引兵来会。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