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朴指着往来的民夫:“战事一起,这条贸易线便断了,虽然我们这些年囤积了许多
资,但战事还是要速战速决的好,不然民间恐怕受不了。”
杨应麒来到辽的时候,从鞍坡方面的货
依然从北面运来。这条贸易线不但为辽南手工业提供了大量的资源,同时也为金国提供了大量的税收,所以尽
此间战事一
即发,但只要有一天不打仗,金国上下便都不愿意将之截断。
不过,如果要用理的方法来分析,那这些事件也都有说得过去的理由。比如大清洗事件的发生,就是女真人用一贯以来对待异族的态度——顺者赏逆者罚,宁杀错不放过——来
理这件事情,可以说宗翰等人在韩昉背叛后加
对异族的怀疑几乎是一
必然,只是这件事的严重
和他们预料中有所
而已。后来人当然可以用事情的结果来说这件事情宗翰等人
得不智,但
当时的历史环境下的人,就算再聪明也不可能像后人那样看得很全面、很清楚。
杨应麒:“这些东西,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地方运来。”
用的是两并行不悖又相辅相成的手段。在中原地区,杨应麒一直
举着抗金的大旗,将折彦冲塑造成抗金领导人的形象。而在北国,杨应麒却尽量将津门与会宁的关系
理成汉
与完颜
的矛盾,避免汉
成为北国诸族的共同敌人,而将斗争的目标对手锁定在完颜一族,甚至应该说是锁定在反大房(乌雅束、宗雄一脉)的完颜
各房。因此,在东北地面上,人们心目中汉
与完颜
的关系,和胡安国等士人心目中的胡汉关系
本是两码事。这在消息发达的时代也许是不可想象的,但在这个时代,情况就是如此。北国诸族甚至女真族的中下层的民众并不视折彦冲为外人,在他们看来,折彦冲和吴乞买、宗翰的斗争不过是上层的斗争罢了。
“不错。”杨应麒:“还有日本。其实现在商人们已经在转移资金,以求降低风险了,所以赵履民他们才会对河东那边的煤矿那么有兴趣,才会和河东的那些商
发生矛盾。不过他们之间的竞争我们不能介
得太
,只要居于一个公正的立场加以调停就是。总之这边的仗要是打起来,可能会导致我们汉
内
经济活力发生转移,也可能会让一些人破产,一些人暴富。不过却不会让汉
整
沦
困境。毕竟,现在的汉
已不是当年的汉
了。”
汉方面如此,金国方面也有他们自己的问题。听说折彦冲逃回辽南以后,吴乞买
上增派大军
驻辽
府,密切监视汉
军方的行动。不过由于挞懒、宗翰和宗辅迟迟没有谈妥攻守方略,加上后来发生的“大清洗风波”导致了辽
府守军的行动变得十分保守,镇守此
的宗隽,兵力并不足以封锁从辽
一直延续到率宾府的广大地面,辽
军和辽
军相隔百里眈眈对峙,而辽河
域和辽东半岛的民间往来竟得以维持原状!
金国在折彦冲脱逃以后便霉运连连,就连宗、宗辅这样的
明人也常常
些后人觉得很愚蠢的事情。
杨朴:“你是说…河东?”
杨朴:“可是我们所需要的煤、铁…”
“当然!”杨应麒:“我在山东期间,大哥就一直
署这件事情!现在上十二村的三万
兵、辽
的两万
兵都已集结待发。五哥那边的人
也准备得差不多了。此外就是大哥回来后招收的五万新兵,训练了大半年,也该准备上战场历练了。咱们存了这么多年的钱粮人力,不就为了今天么?”
杨朴沉:“那么,什么时候宣战?”
杨应麒笑:“不急。从金国这次大清洗风波看来,他们内
的阵脚已经
了,咱们再烧一把火,让他们再折腾一番吧。”
如果以一神秘的历史观去看这个问题可以得
一个简单的结论:金国的国运在走下坡路了!
所以到现在为止,汉也还没有正式宣布脱离金国独立。“华夏扩大会议”公开议论的事情,都是如何改善民生,如何恢复民力,如何提
北国各族的生活
平和文化
平。这
僭越的提案其实已经暗示了汉
有意取会宁政权而代之。但暗示毕竟只是暗示,只要折彦冲一天没有宣布独立,那辽东半岛和整个东北平原便是
于名义上的一国之内。
杨应麒却摇:“你错了。能够速战速决取得胜利固然好,但就算陷
持久战,我们也不怕了。”
无论是吴乞买、宗,还是宗望、宗辅,他们虽然在对辽、对宋的斗争中显得
明
,也积累了许多斗争的经验和手段,然而现在这些经验和手段却反而变成了一
枷锁,因为他们面对的敌人已经变了。
杨朴:“这么说来,七将军你也是赞成先攻打东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