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二五零章 大胜利的背后
折彦冲进bi1辽yang府的同时,另有一支军队进入辽西走廊,扼住了宗辅bu东进的dao路。辽西走廊如今已是汉民的天下,所以汉bu兵ma一到,当地的村寨便群相响应,和大军一起结成三十六座连珠砦,将辽西走廊完全切断。
折彦冲和杨应麒在东北组织大攻势时,中原这边的民政便由陈正汇、王师中、虞琪等人组成一个文官集团主理,塘沽、河东和齐鲁三大军区分别由杨开远、曹广弼和宗颍bu署防御措施。杨应麒在东北开展的政略,主动传回山东的消息不多,但折彦冲进军的威势却通过战报及时地向塘沽、山东和河东飞递!
辽yang府平定了!
来远城平定了!
沈州归正了!
咸州平定了!
通州易帜了!
柳河平定了!
汉bu主力大军到达信州了!
黄龙府包围战打响了!
一封封的捷报频密得令中原的将士和官吏都有应接不暇之gan!他们预gan到汉bu会取得优势,可没人想到优势会这么明显!这让中原的文武士人在震惊折彦冲的武功之余也产生了极度乐观的情绪!
“大反攻!大反攻!”
“响应大将军!”
“规复中原!”
“收复两河!”
“平定燕云!”
武将们的呼声越来越高,到后来甚至连文官们受到gan染也跟着激动起来。是啊,该反攻了,该反攻了!汉民们沉寂得太久了,如果说汉bu旧属的进取jing1神是chu于扩张的野心,那中原文武chu兵的热情就是chu于报仇的yu望!
当初折彦冲、杨应麒与曹广弼会面后,决定了先东北后燕云的策略,由杨开远切断辽西走廊,然后折彦冲以汉bu主力对辽河liu域发动大攻势,河东、塘沽和山东的兵势在这段期间主要负责牵制燕云的宗翰、宗辅,避免他们调兵救援老家会宁。只要会宁攻陷,那宗翰和宗辅都将成为丧家之犬,到时再以东北军势、中原军势如钳子般夹击燕云,女真的士气非崩溃不可!
这个大战略本是新汉政权军方高层的共识。但东北方面的胜利来的太快,来得太大,中原方面的官吏和兵将受到鼓舞无不huan跃,认为中原军势也应该pei合东北的胜利发动进攻!
可是,事情有那么简单么?
辽河liu域的胜利看似轻易,其实却是集中了汉bu大bu分人力、wu力才取得的成果,其中人力方面不但包括折彦冲所率领的战斗队伍,更包括杨应麒所率领的行政队伍、后勤队伍和情报队伍。可以说为了在东北取得大胜,汉bu埋伏了多年的棋子全用上了,汉bu高层的心力也都hua在这上面了。
中原方面的战斗队伍虽然没有调往东北,但战争的发动并不仅仅是战斗队伍本shen的事情。新汉政权要同时进行两方面的作战,除了后勤pei合能否zuo到像东北那样高效这一点很有疑问之外,还要顾忌太过惊人的军事成果影响了南宋、西夏的态度!
这时新汉政权在中原的军事力量主要有三bu,那就是曹广弼所领导的河东军、杨开远所领导的燕云军和以宗颍为领导的齐鲁军,以及十几支由这三大军区分别羁糜、还来不及整合进正规军队的义军。其中齐鲁军的内bu情况又较河东、燕云军更为复杂,宗颍对齐鲁军的控制力最弱,如果没有汉bu中枢的授权,宗颍是很难指挥得动刘锜和赵立的。
可以说,新汉政权当前的内bu军事格局也并没有实现高度统一,特别是中原三大军事集团内bu更是问题多多。不过在这样一个luan世里,对战争时机的选择并不一定是要等到内bu没有问题以后才进行,因为你有问题,敌人也有问题,等你的问题解决了,说不定敌人的问题也解决了。所以折彦冲和杨应麒选择先发制人,不是乐观到认为新政权已经完全没有后顾之忧,而是考虑到金国现在的问题比新汉政权多!这是一个以luan打luan的时代,金人也不会等到后方完全搞定再动手。因此一味等下去的话只会丧失战争的主动权。
折彦冲在东北的胜利传来以后,中原兵将——特别是中下层兵将——竟集ti发chu了要求全面反攻的呼声,这zhong呼声显然和当初折彦冲等高层将领议定的战略方向是背dao而驰的,可是军方的高层也不能无视这zhong呼声,甚至有不少高层将帅本shen也受到这zhong胜利氛围的gan染,而主张“从权行事”!
战场之事瞬息万变,有时候应该jian持既定战略,有时候又不应该太过拘泥,所以兵法中才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信条,因此可以说一些将帅要求从权行事的主张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如果中原军力一旦“从权行事”那之前商量好的战局便会完全被打luan,新汉政权的整个政治、军事和外jiao都将承受起比之前那个方案沉重数倍的压力!
可就在这时,新汉政权在中原军势的另一个弱点又暴lou了chu来,那就是汉bu在中原的民政有登州这样一个临时的行政中心,但其军事系统却缺乏一个有力的指挥中心!之所以会没有这个中心,倒不是折彦冲、杨应麒缺乏考虑,折彦冲亲自在东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