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行辚辚,经淮南,过淮北,这一年多来汉宋边境无战事,连带着淮北也安定下来,有山东汉军挡住,金兵也过不来,因此秦、虞、李三人所过之,人烟市集略如政和年间。到山东的临时行政中心淮
时,陈正汇亲自来接,他是少数知
秦桧秘密的人之一,但公开场合中戏仍
得很足,只是以一个上国大臣会见下
宰相之礼与秦桧相见。表面文章
毕,陈正汇又安排两人私下秘见,陈正汇见面便冷笑
:“秦大人!真定之败,不知你有何话说!”
“要是能给我一匹千里,也许还能赶上燕云的大战!”
他私下对虞允文说,不过他自己也知那多半不可能。
赵构略一沉,也觉得若派别人去实在不放心,便泣
:“卿家所言甚是。迎回父兄,本当朕亲自前往才是…”
赵构大喜,知秦桧这番话,那是要在
义上为南宋政权争取得江南士大夫之认同,其实秦桧这番言论,也不完全是他个人的发明,即便如赵鼎等人,对新汉政权内
胡风甚重的问题也相当警惕,此事赵构也都知
,所以一听秦桧一说,便知
这个论调会有市场!但他随即想起另外一个问题,说
:“卿此论甚当,只是怕有许多人仍被折、杨迷惑了。”
秦桧:“迎回二圣,乃当前第一大事!若是派一个寻常臣
去,反而不妥。”
这句话貌似说赵构恨不得早迎回父兄,但他实际上的意思却是怕汉
此刻就将赵佶、赵桓这张牌打
来,那他可就极为被动、极为难
了。以秦桧的聪明,自然不会会错意,当下
:“迎回二圣之事,却需一个极得力的人北上周旋,方不失陛下之意。”
打发了秦桧后,陈正汇才接见虞允文和李世
秦桧忙接:“陛下
系九鼎,如何能轻动!”
秦桧又问北边战事,陈正汇淡淡:“此事尚秘。”也不多言,秦桧便知战事多半正在关键
,否则陈正汇不必保密。
陈正汇哼了一声:“这件事情,你跟七将军说去!”又问:“此次你来,为的却是什么?”
赵构听了,忍不住颔首,又:“卿家所言,甚有
理,只是此事尚须假以时日。”
秦桧也笑:“实非如此。不过公主那边,终究得去见见。至于如何决断,自然听七将军命令行事。”
然而此事秦桧早有考虑,一听赵构提起,上接
答
:“谁
折彦冲是汉人!他折氏本
于边族,既
东北,又取胡妻,所生
女均是胡儿。萧铁
用以灭会宁以成就大功者亦尽是胡人!汉军之中,唯已故之宗颍为真汉人,其余杨开远、曹广弼均有从胡之嫌疑。刘锜、曲端叛贰小人,何足
哉!可知汉
上下,实以胡人为首,汉人为从。其名为汉,其实为胡!”
秦桧:“赵构让我来迎回二位君父。”
秦桧大惊,忙:“陈相!赵构为人,外示人以宽和,内里对军政大权实看得甚
!这件事情,我实是回天乏术!”
“陛下毕竟是孝啊。”
赵构的这个反应有些人意料,但同时也很符合许多单纯士
的期望。
秦桧:“北虏能愚人以蒙昧,陛下也能晓人以清明。”这句话说的更妙,那是要赵构在境内加
宣传攻势和思想教育了。
会发挥金人所不能发挥的威力,其中一个最大的关键就是新汉政权是一个华夏政权!当年两河臣能为华夷大义而抗赵佶、赵桓的
命,今日可未必会为赵氏一姓兴灭而为赵构抱残守缺!汉
当初在华夷之辨上所选择的立场,此时已发挥
极大的威力来,折彦冲、杨应麒如今不但在力量上威压天下,便是在
义上也
居上风。
对于汉军东北大捷一事,赵构终于有动作了:他将派重臣中的重臣秦桧,前往北国迎回二圣!
不知多少士叹着,并非常激动地将这件事情记
他们的笔记,以传后世。
赵构一呆,说:“卿家乃我大宋宰执,如何去得!”
赵构便问其人,秦桧:“臣请
遂自荐!”
秦桧:“汉
要吞灭金人余
,若无我等相助,恐怕也要费时不少。”这句话,却是委婉表明另一个问题:他不赞成与汉
夹击金军。
赵构:“金军之灭,或可期年。然二圣之迎,却是刻不容缓!”
陈正汇:“你能如此想,那是最好。”
赵构叹:“如此,只好有劳卿家了。”
陈正汇笑:“他会这么孝顺?”
虞允文和李世辅也没想到他们这次北上,竟然会和秦桧同行。不过这也不错,因为有南朝宰相同行,他们一路显然会走得更加顺畅舒服。秦桧早有心于汉廷,所以无论言语还是接待都对两人极为礼貌,尤其对虞允文,时或显一个宰相不当有的媚态。虞允文对此一笑置之,李世辅却很不满意,不是不满意秦桧的态度,而是不满意使节团北行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