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塘沽民众的情绪却并不是控制在大司分院众代表的手里,大
分小市民更信任那些亲民的代表,比如商人的代表和文人的代表——这些人和小市民的联系,比起军方代表来说显然更
密些。
燕京方面迟迟没有传来关于战争胜败的战报,没有告捷,也没有求援,只是像例行公事一样向中枢告知汉军侦察到的云中军队动态,看来杨开远和宗翰之间的相持状态还在继续。而南方战场的变化反而很多。
折允武接到曹广弼的谢罪表之后连忙回书,表达了中枢对曹广弼的绝对信任,安抚军心。
折允武心想塘沽的西北有杨开远,西面有曲端,西南则有曹广弼,可以说塘沽的外围实有一层非常牢靠的保护网,加上军港中还有一支舰队在,想到这里才稍稍放心。
的治安没问题,但若是大军兵临城下,可未必能够抵挡。折允武听了更是担心,安塔海见他这样,忙劝:“太
不要太过忧心,塘沽守军也是整个京畿防务的一
分,都是杨帅统筹安排。杨帅既然这样布置,想必是有把握将粘罕拦在外围,不会让他的大军
塘沽的。若是有小
的奇袭开到塘沽周围,我们还是可以应付的。再说,我们军港里还停着欧
元帅的一支舰队呢,缓急之时也可为援。”
其实,黄河沿线的防御到现在这样
已算难得了,但这
防御线毕竟太长,河北平原向南的方向又不一个良好的防御地理,在兵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要
到绝无疏漏实属苛求。这次金军一
突至南
实属百密一疏,但曹广弼对此仍然有些自责,并因此上表请罪。
安塔海:“是啊!还有南方曹元帅,他的帅府就设在大名府,离这里也不远。万一塘沽真的被围,他们也完全赶得及来援救的。”
幸好,元国民代表内也不全都是不懂军事的人,元国民驻京常务代表中“大司
分院”的十五个驻京军方代表,个个都是从战场上爬回来的,而且作为军方的代表,他们也更加清楚汉廷的军事
境,对于那些关于增兵的叫嚷他们不以为然。元国民会议对军队的监督和
涉主要是通过大司
分院
行,所以这批人不为舆论所动,那些不知军情者的叫嚣便无法直接影响到军方的决策。
塘沽的市民正在经历一场严峻的考验。这场考验考的不止是他们的光,他们的信念,还在考验他们的忍耐力以及对汉廷这个新政权的信心。
河北平原一平川,虽有黄河作为阻隔,但这条大河对胡
的限制效果显然没有长江那样明显。曹广弼主营所在的大名府更是没有天险可言,当初曹广弼选择这里作为指挥中心,主要是由于当时汉军主攻,大名府
通便利,经济又较为发达,对养军较为有利。但现在
攻的主动权转移到宗弼手上,大名府就变得让人难以信赖。正月即将结束的时候,一支大概五百人的骑兵
乎双方意料地突至南
。这支骑兵所取得的战果不但曹广弼没料到,连宗弼也没想到。虽然这支骑兵很快就由于后援不至而撤退,但南
属于沧州,和塘南之间可以说是朝发夕至!兵火烧到了南
后,塘沽市民开始对黄河防御线的安全
产生
烈的怀疑。
听说欧适还有一支舰队,折允武不由得
神一振,说
:“不错,不错!我们怎么把四叔忘了!当年塘沽开港以后,一直是由他镇守。他孤
一人周旋于辽、金、宋三国之间,也没丢了塘沽,何况现在还有三叔在燕京为援呢!”
商人代表大多怕死,更怕战争影响到他们的生意,他们希望汉zf提供给他们的是一个绝对安全的环境,一条绝对安全的商;文人代表则个个
勇敢,而且一些没
然而前狼未平,后狼又起,西北警讯传来不到三天,西南也跟着狼烟直起,徐文发来六百里加急:宗弼兴兵十五万,如今已经连破汉军三防线,直
大名府了!
但一些驻京元国民代表叫嚷了起来:“得赶快增兵啊!”因为他们到金军已经威胁到了他们的安全。会发
这样叫嚷的元国民代表,都是军方代表以外的人,这些人不知军情,但这
提议却得到很多人的支持。
“增兵?往哪里找兵去‘增’呢?”知汉廷如今已是坑多萝卜少的杨应麒,听到这些叫嚷以后也唯有苦笑,但这
说法显然是不能
的,若是公开表示汉廷已无多余的兵力可以派遣,只会让那些不知就里的人对汉zf越发失去信心,所以杨应麒只能死
,遇到这些元国民代表的质疑总是以军事机密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