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节(2/3)

因为皇室的直接姻亲关系,女婿生儿大事那是绝对不可能不跟岳父打个招呼的,所以当小王哇哇坠地之后,汉军朝廷的亲使就立即乘船航,走海路去长沙通报这件喜讯。

不过这小小的伎俩当然不可能难大汉宰相李光地大人,这封半公文半信笺的东西立即被大汉朝礼存档,并且抄送各行一番删减加工之后,在许多场合公示给前来祝贺的使者阅读,照李光地大人的官方解释,这封吻亲切的“国书”是南周皇帝陛下承认大汉王朝改元建号的合法,并且表达了林汉朝廷与南周朝“翁婿一”的亲密关系,所以说这封国书与诸位诸侯使者一样,表达了全

关系,分成了丞相夏国相和上国大将军宝两个派别,分别拥护吴三桂的两个孙,各方招兵买卖拉拢大臣,就等着林风的岳父大人咽气。

不过言论归言论、立场归立场,就现在的形势来看,上与汉军翻脸绝对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就军事上看,虽然南周的将军们一贯比较自负,但到底还是没有那个胆敢拍脯保证能打败汉军,自林风大败葛尔丹之后,汉军的“骑”名声就天下皆知,连女真和蒙古都被汉军阉了,很难想象还有谁能在战场上讨到什么便宜;而就经济来看,南周治下的各大行省都在之前的战争中受到了极大的破坏,目前财政张,连安抚民、劝农开荒都够呛,而唯一的招牌商品茶叶贸易也被汉军的晋徽商会垄断,虽然之前南周也不是没想过自行组织商业活动,但在台湾舰队、伪清残余势力的压迫下,几乎没有收到任何成效。所以这件事情在让南周朝野举棋不定,而更为可怕的是,这件本来是很正当的国家大政很快演变成夏国相和宝派别攻讦的导火索,到了后来,随着辩论和争斗的扩大,这件事情本似乎已经不太重要了,完全成了两派相殴的靶

这个言论得到了南周朝廷大多数大臣的赞同,虽然其中大分人对把林风当成“蛮夷”把中原地区称为“化外之地”觉有匪夷所思,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立场,要知这个问题就是中国皇权的“正统”之争,属于最最心的原则问题,那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妥协的,众位大臣虽然久受儒家学术熏陶,但毕竟也还是政治家,要知对于政客来说,良心和学术本就是用来卖的,利益才是真正决定判断的准绳。

球一样被踢了几个回合之后,可怜的大汉使者只好回到北京,随同他回来的只有一纸半诏书半私人信笺的外文件,不可否认,江南地区确实是生产文人的地方,这封信笺就写得非常之有最准,辞藻优、平仄公正而且篇幅很长,围绕着汉王以及汉王妃、小王和睦满的家生活行了烈歌颂和赞叹,对于林汉帝国和南周皇朝渊源畅的友谊行的极大地祝福,此外就是一些模糊不清的叹,真可谓八典范,不过唯一可惜的别人读了之后本不知写文章的人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尽在意料之中,当吴三桂陛下听到外孙落地的消息之后几乎没有任何表示,使者甚至怀疑他是不是还记得有个女儿嫁到了北方,而夏国相和宝两位大人着与皇帝冷淡的表现截然相反,对汉军使者表示了度的情,分别向林风传达了一些模糊不清但异常亲的讯息,同时皇帝的两位孙也给没见面的“小叔叔”赠送了大批礼。不过亲归亲,使者在南周大臣哪里却受到了冷遇,以至于建的任务无法达成。

众所周知,在一年以前,汉王殿下曾经接受过大周朝廷的赦封,所以规矩来讲林风应该是皇帝陛下的女婿兼臣,对于这个概念南周的几位饱读诗书的大臣给了两个解释,一个解释是“外藩”大概的意思就是吴三桂相当于历史上的中原皇帝,林风属于匈单于或者突厥狼主之类;第二个解释就是外戚宗室,如果从史书上找教材的话可以和梁冀或王莽相提并论,反正总之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所以现在汉王在大周皇朝“如日中天”之时居然还敢建元改号大赦天下,简直就是赤的谋反行径,理应严惩。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