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改制的主要任务就是将这些现行的制度确定下来,编制成《大汉官典》,颁行于世,以便士民咸闻,为万世遵行,另外就是由李绂主持编练好祭奠的礼仪彩排,把什么祭奠品、舞蹈队、瑞祥以及应时诗词什么的梳理清楚,以便在各方使者面前炫一炫大汉的实力。
自从林风把顾炎武这块金招牌放在北京之后,的确在全国各地造成了
大影响,起码“贤德之士,闻风来投”这个效果是
来,遗憾的是把那些清
也招过来了,现在北京城里文人诗会、文会多如
,这帮
士人大多什么职业都没有,却偏偏都还有钱,每日里酒足饭饱之后就去嫖
,顺便再写两首歪诗,同时大发牢
抨击朝政,虽然他们之中大多数也并不同意顾炎武和黄宗羲的观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自己“怀才不遇”境况的痛心,于是给汉王和一些朝廷大员找
病就成了这些人的主
好之一,本来林风在最开始的时候还非常重视这件事情,因为就当代的社会条件来看,这些人应该就是所谓的“社会舆论”了,不过他很快发现自己可能产生了错觉,坦白的讲,这些人若是作为一个个的个
,都能
诗作画舞文
墨,培养一下或许能当个好官员,但他们纠合在一起却简直象一群疯
,
觉不可理喻,不论林汉王朝
什么决定,他们总有人
来反对并且大肆攻击,同时端
大条圣人语录作为旁证,而且旁边还有不少人不
懂不懂统统大声叫好,最后林风终于总结
一条
理,这些人
本就是不可能讨好的,他们的立场非常简单,那就是不论什么事情,不论什么政策,凡是朝廷作
的决定,他们就统统反对。
原来都察院的还准备理一批过激的狂妄分
,不过后来很快就宣告破产,因为这些人大多不逃避追捕,恰恰相反,不少人听说自己上了黑名单之后纷纷自豪无比,以当年东汉的“党人”自诩,所以作为一个在野的小人
,能够遭到“朝中
人”嫉恨,那无论如何也是一件值得荣幸的事情,于是当都察院的密探上门缉捕的时候,这帮人个个气定神闲不动如山,在气势汹汹的“
党爪牙”面前大放狠话,一派“死了XXX,还有后来人”的气势,最后将他关在监狱里之后,往往引发轰动,于是众人奔走相告群情激奋,最后终于惊动某一位人士,而这个人往往不是象顾炎武黄宗羲那样的龙
老大,就是还能在林风面前说得上话,于是该案当事人在大牢了转了一圈之后,英雄一般的凯旋而归,众人大喜,于是一齐去青楼喝酒嫖
,以示庆祝。
对于这样既不怕死,又胡说话的家伙,林风简直不知
怎么镇压才好,这个时候他开始有
理解当年清廷大办《明史》案的缘由了,这帮人
本不知所谓,或许鳌拜当年也并非要
掉那么多人,只是因为这个案件自
缘故,这帮
清
确实非常团结,往往办了一个立
又
来一群,朝廷不得不越办越大,而鳌拜这个笨
却又偏偏是军人
,
脑简单不
于这一大汉与前朝相比还是没有任何改变,皇权仍然是至
无上,而且还有越发扩大的趋势,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林风亲自掌握的
锐近卫军
队就有五个军的编制,包括
属单位总兵力达六万余人,整个直隶省都是近卫军的驻防范围,未得汉王诏书,驻外的各支兵团甚至不得开
直隶省境内。在这支汉王直属亲军内
,一切补给、装备、人士任免事宜全
超脱在政府
辖之外,由林风亲自掌握,而北京城的城防更是由近卫第一军接
,瑞克将军担任着类似于“九门提督”的角
,负责汉王的外围保卫,中南海汉王府则由郎中令李二苟上校率一旅
兵充当王府侍卫,在各
要从修筑炮台、箭楼,如群星拱月一般将汉王府邸围在中央。
就这次活动的贡献上讲,顾炎武老先生在此事上力甚多,虽然新任的礼
尚书李绂也算是以为资
大儒,在南北士林都还算有
名气,但若是和人家老顾比起来不论是是学识上还是人望上都差了许多,之所以没让顾炎武先生主持大典,只是碍于他的半臣
、半客卿的
份,虽然现在他名义上担任大汉国
监祭酒,但实际上却不怎么理会应属政务,一门心思的散布他那些“工商、学校”什么的反动理论,偶尔空闲下来,也是把自己关小屋里写什么《考当今汉王之治》,虽然因为涉及政治问题实
上
版困难了
,但他老人家却毫不气馁,依旧笔耕不缀,平时若是有什么官员慕名来访,他甚至都懒得接见,而且除了陈梦雷之外,象李光地、周培公、汪士荣等一
大佬都好像在顾老先生的门卫大人面前丢过人,所以宰相等人一提起顾炎武来就难免有些尴尬,为了避免再次在主公面前集
丑,宰相和总参谋长不约而同的一同选择了遗忘。
不过人意料的是,当林风试探着请求他担任拾遗监督职务时,顾炎武先生欣然应名,并且
得非常积极,经常提
一些非常之有建设
的意见,比如在各地衙门设立“乡老议政”或者鼓励在野士人参政议政什么的,不过可惜是林风虽然内心非常赞同,但却毫无例外的一一婉言谢绝,不过这个决定很快为他招来一个“拒谏”的名声——这件事情就是挽留顾炎武的副作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