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七节(2/4)

“小人?!谁是小人?!”林风奇“你的意识是顾宁人老先生是小人?!”

“然!”徐学乾毫不畏惧,凛然“顾炎武为三品大员,不顾官,与晋徽商贾相接纳,后冒天下之大不韪,为求商贾之晋,陷王上于不义——如此居心叵测之大獠,诚千古之未有也,”他转过去,对顾炎武怒目而视,大声“臣请诛此大獠,为朝廷除一大害,如此,朝廷兴甚、天下行甚!”

见顾炎武如此轻描淡写,不把自己放在里,徐学乾愈发愤怒,指着他的鼻“顾炎武,你久有名声,旁人都你为‘天下大儒’,怎能这般无耻?!”

听见李光地的推诿,林风环顾众臣,笑“连晋卿先生都不能预测,那本王听谁的去?!”

徐学乾是伪清降官,江苏昆山人,是当今的著名理学家,在士林之中很有些名望,为人直,一向敢说话,照他这个脾气,原来林风是想要他去都察院当御史都监,帮忙监察百官,不过他却看不惯陈梦雷四间谍的“小人派”认为御史要堂堂正正不可“苟且”所以拒绝了这个任命,在礼任职,这次朝廷改制,他便接任了礼尚书的职位。

“你的意思是,商贾们掌握财政大权之后会造反?!”

“好了,徐学乾,你说话注意,”林风摆摆手“说事情就说事情,别扯到人上,都是朝廷大员,什么无耻不无耻,难你当这里是菜市场?!——今天就免你失仪之罪,以后注意。”

?!——这里绝对不是说笑话,就林风所知,李光地的成长历程堪称传奇,据说,他五岁发蒙,半年时间便通三经习百文,私塾老师惊呼“弗能教也”轰动乡里,神童之名远近闻名,至如今,不少人评价李光地,仍要习惯的加上前缀“幼颖异”他十三岁读通群经,十八岁编《理解》,十九岁撰《四书解》,二十岁著《周易解》,二十四岁辑《历象要义》,此外还通晓吕律,懂声韵,琴棋诗画无一不,多有名篇为人传诵,当年京赶考,资羞涩,不得已谱曲歌,至今仍为京城青楼传唱,可见才华惊人(注:不是YY,历史真实,李光地确实有这么天才)。

因为家乡在江苏,他早年受“复社”学派的影响很,所以和巡抚张书玉一样,他也是大汉朝廷里的“老派”中,一贯鼓“崇礼复古”对林风倡导的开工场,励商贾政策恶痛绝。这次顾炎武提财政改革建议之后,他就是少有的公开大肆抨击的级官员之一,所以这时对林风亦是毫不留情。

“臣以为不可,”陈廷敬是个老实人,本分官僚,从不沾惹是非,一心一意混资历往上爬,不过这个时候涉及本利益,也容不得他退缩,当即大声“臣为王上信任,忝掌君臣之礼,臣本不该与殿下辩驳,不过此事确实有些鲁莽,自圣人治世以来,铸钱、通皆为社稷之本,岂能轻易与人?!——非臣在此与商贾争权,殿下可知,若是商贾执掌国家财政之后或有异心,殿下将何以为之?如此太阿倒持,恐有不忍言之事!”

“启禀汉王,臣以为,此事或有鲁莽!”礼尚书徐学乾上前“不敢欺瞒殿下,如今朝廷改革财事,北地咸问,江南亦多有风评,皆曰‘荒谬’,而京城之中,也是多有驳论,我主天资聪颖,称雄天下,望广纳贤言,不可为小人所惑!”

“就咱们大汉从前的政事来看,商贾们于我朝助益甚多,昔日

林风没有理他,招了招手“陈廷敬,你是尚书,你来说说!”

他这番话很伤人,顾炎武却毫不生气,微笑捻须,不和他辩驳。

“谢殿下不罪之恩!”徐学乾脸上一红“臣以为,将之权委与商贾,诚数千年来之未有也,顾炎武之议,荒谬已甚,望殿下三思!”

“嗯,我明白了!”林风,转看着李光地“晋卿,你是咱们大汉文官之首,寡人还是想听你说说!”见李光地面犹豫,林风脸上一沉,不悦的“不要推推托托,难寡人的肱之臣都不敢说话了么?!”

顾炎武愕然转,对徐学乾稍稍拱手,微笑“我本布衣,原就无意官场,官是不懂的——徐大人言重了!”

李光地沉默半晌,缓缓“依臣来看,徐大人、陈大人所言颇有有理,不过也稍嫌谨慎,臣以为,此事倒还有些商榷的余地。”

林风脸一变,陈梦雷急忙上前“徐学乾君前失仪,臣弹劾!”

林风看了看顾炎武,愕然笑“怎么个商榷法?!”

“咳…咳…这个…”陈廷敬呆了一呆,定了定神,咳着“臣也是就常理推测而已!”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