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八节(2/3)

“船山先生不必多礼,”林风对他作了一个揖,客气的“先生大名海内咸闻,闻君有意北上,北方士林无不翘首而待,林某有幸,得顾

吴梅村大多数时间就泡在这些地方,虽然不少人暗中怀疑他在这个方面的能力,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老人家的兴趣,而且除了他之外,顾炎武、黄宗羲等老大们也常常在这里碰,大伙一齐谈谈心得什么的,和明清朝廷不同,林汉帝国并没有对官员的行为作很特别的规定,所以他们的行为并不算非法,而且象他们这样大名鼎鼎的文坛,也在这个地方受到广泛迎,如果哪个姑娘得到他们的垂青,随便写个诗词什么的那立就是鲤鱼越龙门价百倍,而且院老板也不敢得罪他们,也绝对不敢收取任何费用,因为如果这些人若是去了别家院,那就说明这家青楼已经“风雅无存”了,于是就只能等着被市场淘汰。所以现在北京城这一行的都有个行规,一般那家档青楼要开业,首先的第一件事情绝对不是搞装修什么的,而是第一时间请手写一封请帖,然后毕恭毕敬的送到老大们的府邸——这件事情在林风看来简直无法想象,别说二十一世纪,就算是转回个几十年,有哪家院开业之后第一个找老舍或者鲁迅推广业务?!

对于王夫之,林风并没有什么很直观的印象,唯一的一模糊的记忆是中学课本上一段简单的介绍,而来到这个时代之后,他对这个时代的学术很是下了一番功夫之后,才稍微明白了各自的学术派和份地位,但若说是否真的懂行那就很难说了。

对于推广文艺作品方面,大汉帝国的红灯区作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据中国的传统习惯,一般读书人搞这类活动大多会选择在院,也不知这个恶习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林风一想起这个就觉非常奇怪,因为份问题他并不是很方面这个场合,但若是一想到李白一边嫖一边大呼“黄河之天上来奔到海不复还”就觉有些反胃,而且就院的档次和分类来看,越是档的青楼针对的顾客群就越龄,比如现在北京城最有名的院“幽王台”就名字来看任谁也想不到是那地方,但却非常对老家伙的胃,而且院的规矩也特别的很,一门就得唱诺、焚香、抚琴、联句、对诗、和曲等等,知的人明白是前准备,不懂行的还以为是君臣奏对,所以在这条件下这些院的市场规则自然就是“嫖有鸿儒开苞无白丁”青小伙门之后本找不着北,一般没个七、八十岁姑娘们看都懒得看你一

“老朽王夫之,见过汉王殿下!”

临近年底的时候,北京城又迎来了一位大人,这个老家伙是湖南人,名字叫王夫之,若说起份地位,王老大绝对不会在其他人下,这次之所以千里迢迢奔赴北京,是因为大汉帝国国监的屡次邀请,碍不下顾炎武、黄宗羲的面,勉为其难的过来跑下过场,这一路上千山万,王老先生六旬龄能过来的确是难能可贵,实际上为了怕他路上问题,大汉朝廷和南周皇朝都作了有力举措,南周宰相夏国相亲自下令派遣士兵两百名一路护送到江西,然后再郑重其事的跟驻防汉军接,而李光地也不敢有丝毫怠慢,接到消息立火速行文总参谋转海军司,调最好的内河船只走运河京,而且两岸跟随锐铁骑,一直从安徽护送到北京。

王夫之看上去神不错,六十多岁的人能有这个状态很难得,不过他说话乡音很重,带有一隆重的衡味,林风听得半懂不懂。

听说这位老大京,林风立即下令迎中南海,在第一时间接见。

,名字叫《抚东虏记》,是一篇长词,专门记述大汉巡抚张书玉的施政要事,就吴梅村的创作动机来看,倒是大有人情和嫌疑,因为张书玉和他实在是很铁,但这并不妨碍这本书在文学上的地位,到底这个东西不比官,如果写得不好再捧也得让读书人认可,平不过关那也是绝对不行,士林并不因为他是给张书玉扬名就不看,就这个范畴来看,唐朝人得比他更离谱,随便找本名诗集里就有“送XXX归西”之类,照样传天下名垂千古。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