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和李世民之类比比了,辅佐他大家都还是很有信心。
“回禀陛下,臣以为,通商侍郎许大人所议、及吏部尚书徐老大人之见,皆亡国之策也,陛下若信之,日后必遭大祸,家国不保、身首…”
话未说完,旁边众臣人人色变,李光地勃然大怒,忍不住在椅背上重重一拍,怒声训斥道“昏聩!——杨名时,圣驾在此,你敢如此放肆?!”
杨名时神色不变,朝李光地微微拱手“既君前直谏也是昏聩,那倒要请教大学士为官之道?!”他冷笑道“杨某身为国家大臣,如此大事,焉能首鼠两端,目睹如此亡国破家之政祸及百姓?!”
李光地顿时愕然无语,他实在是没有想到,杨名时居然胆敢在林风面前和他公然翻脸,一时之间,他竟然不之道该说什么才好。
林风慢慢敛起笑容,呆呆地看着杨名时,愣了半天,突然“噗嗤”一笑,笑声越来越大,到了后来竟笑得前俯后仰,手指颤抖着指着杨名时“老一套、又是老一套,哎!我说你们这些家伙,怎么总是喜欢吓唬人?!”
“臣非狼言,而是…”
“你不用说,我明白、我明白!”林风笑道,指着自己的鼻子“你是不是想说,朕是被胜利冲昏头脑了,现在就像那个隋炀帝,准备败家?!”
“正是!”杨名时居然点头直乘,昂然道“不仅如此,陛下听信…”
“你不用说,我明白、我明白!”林风笑道,摇摇头“朕的身边出了不少小人,想借着朕青史留名,妄动刀兵,枉顾百姓死活,是也不是?!”
杨名时微微一怔,看了林风半晌,缓缓点头“陛下明鉴,其实治国之道,贵在平稳,陛下一言一行,无不牵及天下,若是…”
“你不用说,我明白、我明白的!”林风笑吟吟的道“朕这不是已经很小心了嘛,就为打一个小小地蒙古,咱们三番四次的商量来商量去,都搞了快小半年还没有结论,你说说,朕算不算耐心极好的?!”
“陛下,臣尝遍阅史书,自始皇帝一统天下之后,历朝历代,无不深受边寇之害,重兵布防者有之、收缩自守者有之,犁庭扫穴者亦有之,三策各有所长,但若长远者,还是小心布防者国祚久些,百姓吃得亏也少些,不说远了,就说前朝的明成祖皇帝,那是何等的威风英雄,五次讨伐蒙古,却最终一无所获,反倒头把黄河以北整治得残破不堪,”杨名时认真的道“我朝新定,四海之内人心未服,陛下正宜广播威德,施恩天下,怎可就此大动干戈,作此倾国之战?!”
“有道理、有道理!”林风点点头,想了想,忽然又摇了摇头“不对、不对,宾实,恐怕你是搞错了吧?这次可不是朕想大动干戈,而是他葛尔丹自己找死,这小子本来就是朕的手下败将,现在居然还敢打上门来,祸害咱们的边疆百姓,朕要是不给他点批评教育,实在是说不过去吧?!”
“那也未必要如此大打吧?!”杨名时摇头道“臣是看过周司马的军策札子的,按照他们的打法,那可是兵分三路、长驱万里,非三、五年功夫拿不下来,这种打法,咱们百姓如何承受得起?!”
林风微微一笑,也不回答,以杨名时这些儒生的世界观,恐怕是无法理解国家动员力这个概念,实际上,在国家战争这个领域,富国未必善战、穷国也未必不堪战,不然,以明帝国之富有,为何打辽东一地,倾尽全国之力却也最多只能调十多万军队呢?!
可以肯定的是,若论整个国家的综合财富,崇祯绝对是要比朱元璋有钱得多,但又可以肯定的是,朱元璋随时可以出动上百万军队,而崇祯却连五万军队的动员都够呛,这个矛盾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