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362谗言误国(2/2)

郭威把他驻守绛晋的儿郭荣调到邺都去了…这都分明是集中兵力,密锣鼓的谋反准备。

同声,一唱众和。这几个人都说:“二贼不除,社稷不安,必然危及陛下。”

次日早朝,杨业,史弘肇,王章三人毫无警觉,依旧昂然上朝,正转过广政殿回廊,忽然殿门大开,冲数十名甲士,先砍翻史弘肇,再刀杀向杨业,王章。可怜三位老臣,一贯自诩忠贞护主,丹心为国,不提防蓦地间不明不白地死在主人的刀之下了。

不料这耿妃红颜薄命,最近偶然得病,药石无灵,竟尔玉殒香销。皇上悲痛绝,以皇后之礼葬耿氏,却又遭到杨,史二人阻挠皇上心中已由不快转成恼恨了…

作为皇帝的刘承业,看来能和自己同心的,就只有李业,阎晋卿,聂文,后匡赞,郭永明等几个常到后廷行走的官员,所以,皇上的满肚牢都只能跟他们说。

太后听了,一时无话可说,想了片刻,只好说:“凡事都要三思而行,先帝临终再三叮嘱,都是说你…”皇帝愤然而起:“母后总说先帝先帝,朕也曾多次听先帝说过:大事不可与妇人谋,必须乾纲独断,妇人无知,必误大事。”说完,掉便去,任凭母后怎么呼喊,竟也不回便去了。一时之间,太后又惊又恼,直如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是好。

河中一役,郭威隐匿逆贼家眷,李守贞的儿媳私下转移,给他的义郭荣小老婆…

再加上平常商议朝政之时,有遇上皇上与二人意见相左时,都只能二人之意去办。皇帝无奈,有时只好说:“此事看来最好与廷臣商讨,从长计议。如果这样去办,不知是否妥当,只恐引来诸大臣非议。”但此时杨业,史弘肇定必异同声说:“陛下若怕他们非议,你别吱声就是了。有咱俩在,还怕他们谁来说话?”

这正是:本是愚顽鲁劣,害人害己误苍生!

这风声不知怎的到太后那里了。太后听了,大吃一惊,忙把皇上请到慈宁,询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皇帝把这些人说的都一五一十的原盘端

李业:“这两个贼权重,有叛逆之心。又是欺皇上年轻。如果陛下不及早防范,早晚必遭其害。”

史,杨两人家里,白天黑夜都传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有人打听了,是在打造兵。这分明是谋划造反了。

这个刘承业也确实够“愚顽鲁劣”的,当了几天“太平天”便飘飘然忘乎所以,太后的话半句也听不了。

皇帝要跟太后说起,太后总责备自己,要自己一定得听四大臣的去…这样一来,皇上心中越来越窝火了。

接着,这些人又向皇帝传最新消息了:

于是,君臣一,就计议着怎么除掉这两个人的问题了。

太后听了,既是恐慌,又不知是否属实。便对皇帝说:“你终日躲在,外边的事焉知是否属实。倘有失误,后患堪虞。再说,真要置朝廷重臣,也应与两位宰相商量,再付三司理方为正。如今单凭几人的话贸然行事,断然不妥…”

朝廷上三位大臣突遭杀害,满朝文武尽都不知何故,吓得东逃西散,纷纷跑回家里躲了起来。

皇帝回到后,急召李业等人商议。众人都:既然此事已为太后知闻,太后定必反对的,只恐更有他人密,倘若消息为三叛知晓,那时画虎不成反类犬,大祸临矣。于是,决定明日便杀三人。

更加上皇上与皇后陈氏不甚和谐,前年新纳一耿氏女为妃,此女艳绝,极得上,上废陈后立耿氏为后,却为杨业,史弘肇二人谏阻,上心已十分不快…

刘承业听了,觉得:我这个皇帝当得也太窝了。权臣谋反,有人向朕告密,你这个母后的不但不相信朕说的,反倒替他们说话。往日,这几个逆贼压着朕躬,你这个母后的不但不支持朕,反倒是要朕迁让着他们。现在可好了,让个鬼来了,你还是不相信?难要待他们把朕的砍下来的时候你才相信朕吗?越想越是恼火,越想越是憋气,这叫气不打一上,怒冲冲地说:“那几个向朕禀报的人所说这几个逆贼的所作所为,满朝文武,都是尽皆知晓的。要说那几个来向朕躬禀报的人,内中就有母后您的亲弟,朕躬的亲国舅。难他会串同一帮人来愚朕?”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