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成安不认为自己是个自大的人。
平日里,他也有听取属下建议。
但是把灵通县发展成北疆一大粮仓,即便是现在,他也觉得很不真实。
能做,无数前人为什么没有去做?
而且别说做了,就是提议的人都没有一个。
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即便有彭喜提前派人过来传递消息,看完江龙折子后,庞成安也是又坐了一会才相信这是真的。
接下来,就是写折子上报了。
这种重大事情,是不可以拖延的。
只是怎么写,还要有技巧。
庞成安知道皇上与太子都是不喜欢景府。
所以思考了许久,最终在折子上只写功绩,写改良出农田后,对于大齐将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一阵阵的赞美与感叹词。
赞美的自然是皇上。
因为那些农田将会是在皇上执政期内改良而成。
功劳最大的,自然是皇上了。
这其实也是符合旧例。
比如哪个皇帝打下了江山,开创了伟业,那么他自然是上天庇护,乃是真龙天子,功绩也是最大。
其次才是那些在战场上拼杀的武将。
但真正拼命的,出大力的,真的是皇帝么?
再有,在哪个皇帝在位时期,一些文臣编写出了辞典,整理好了一些丰厚的文化资料,也是会把最大的功劳加在皇帝的身上,其作者,也依然是要排在第二位。
除此之外,比如有什么发明等等,同样先提皇帝,接下来才是发明者。
庞成安只是在一开始,写了一次江龙的名字。
都尉姜奇得到消息,同样不敢置信,觉得有些个不真实。
回过神来后,派人去灵通县道喜。
他是真心替江龙高兴。
还有兵曹主事杜威,以及与江龙合作剿过匪的游击将军们得信后,也是立即派人贺喜。
常谦不用出门,只是站在三楼的窗前,就能听到大街上那些百姓们,一遍又一遍的赞扬着江龙。
这让他非常的气闷。
恨不得冲下去,堵住那些百姓的嘴。
但他不敢。
一是这样做会惹众怒,要知道众怒难犯。
二来,就是他身边已经没有了半个护卫随从,冲下楼,他怕被愤怒的百姓们围住给活活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