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敬云的这一番调动没给人升官,也没给人撤职,再给那些大将们的军令也是明显说,这是对军级指挥机构的一次调整,不会涉及到人事方面。而这四个军基本上都是各自负责一个战线了,随着国民军的地盘越来越大,现这样情况是必然的,至于
队忠心和控制问题,那就要靠其他手段了,总不能一直把
队都握在手里不放权。
第四军指挥则从福州调往江西,辖驻扎江西的第十师、驻扎宜
的第二混成旅,驻扎南昌的第三混成旅、驻扎九江的第四混成旅。军长还是林成坤,除了所辖的
队有所变化和驻地发生变化外,其他的军指挥
都没变化,人还是那些人。
这从国民军现在的军事布局来看,明显是把北洋当成了主要要敌人,在皖南和苏南地区都署了重兵,这长江以南的苏南和皖南地区已经集中了国民军八个师又一个旅加一个dú lì炮团,总兵力已经超过十万人。相对而言,江西不过是一师三旅,兵力不过两万余,广东也不过才一师一旅,加起来才一万多人,这明显是没把桂军的威胁放在
里。哪怕是等第十一师训练完毕成军后,如果广东和江西没有发生什么变数,那么也应该会调往苏南或者皖南地区。
如果照计划对国民军所有的
队完成调整的话,那么国民军将会拥有六个挽
制野战师,六个驮
制野战师,五个驮
制混成旅,一共有十八个野炮营,二十三个山炮营。
第三军还是待在广东,辖驻扎广州的第三师,粤北的第一混成旅。军长还是林肇民,负责的还是广东战线,变化不大。
四个军级指挥机构不变,人事不变,但是调整他们所辖的
队以及负责的防区。
趁着皖赣战事结束后,北洋军也在调整兵力署,双方都
于一个休整状态的情况下,陈敬云除了指示参谋
对各师炮兵团
行细微调整,并划分挽
制和驮
制这两
编制外,同时也正式对国民军军级指挥机构作
了重大调整。
其他的五个混成旅也都是各属一个山炮营,第一混成旅、第二混成旅、第二混成旅都是
属的七十五毫米山炮,里
有新有旧。正在组建当中的第四混成旅和第五混成旅则是准备用缴获的五十七毫米山炮营。
展望这个计划是好的,不过也存在了一些
地方问题,比如第十师的炮兵团要换装的话,估计要等很久很久,毕竟其他
队也都等着装备呢,倒是一些细节上的调整很容易完成,而且也不会影响到
队的战斗力。
首先是第一军,辖驻扎上海的第一师、驻扎南京的第二师、驻扎杭州的第四师、驻扎镇江的第七师,一共四个师。沈纲还是军长,第一军指挥里的各
机构也不会
行其他的变动,简单说就是把原来第二军的第二师和第七师第划分到第一军来。第一军将负责苏南战线
第二军的指挥则调往皖南地区,辖驻扎皖南的第六师、第九师、第五混成旅,军长还是
成,军
其他机构人事不变。第二军负责皖南战线。
所以陈敬云这次来南京的时候,也就把警卫师给带了过来,然后已经编练成军的第八师也从陆路上向浙江军,只在福州留下一个还没编练成军的第十一师。
两个七十五山炮营,至于那六十毫米速炮那是用来应急的东西,不能长久装备。
如此一番调整后,国民军的各队对野炮的编制需求就大大下降,而对山炮的需求则是大大增加,现有的数量
本就无法满足国民军各
队的需求,好几支
队的山炮营还是个空架
,等着装备。不过福州兵工厂的山炮产量也已经慢慢上来来,一个月不说多,十几门还是有的,过上几个月时间也就能够把
队所缺的山炮给
齐了。
国民军的军级指挥机构自从设立以来就是问题多多,非但没有提作战的指挥效率,甚至造成了国民军的指挥机构臃
,导致
队指挥不通畅等问题。皖赣战事中陈敬云已经尝试对指挥的方式作
调整,效果还是很不错的,一场皖赣战事打下来没有遇到什么障碍。如此情况下,陈敬云也就打算的把军级指挥机构彻底调整过来,免的夜长梦多,时间越来越久导致越来越僵
也就越来越难调整。
除了这四个军外,司令还有几支直属
队,警卫师、第五师、第八师、第十一师这几支
队都是。现在国民军的总司令
已经准备搬迁的南京,同时由于拿下了江西后,福建本省已经没有外
威胁,内
的镇压或者剿匪事宜完全可以
给地方守备队,而不用浪费主力
队驻扎在福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