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北洋军如果能够汇集主力向北方撤退的话,应该是可行的。
如此情况下,北洋军的崩溃就已经成为了必然的,而最开始崩溃的必然也会是第一次参与大规模战争的潘矩楹七千多人,兵力于劣势,武
以劣势,士气不振,更要命的是缺乏充足的弹药补给。如此情况的潘矩楹所
面对国民军优势兵力的
攻,能够
持小半个月已经是非常难得了。
“撤是肯定的,问题是从哪里撤,怎么撤?”冯国璋一如既往的说了问题的关键
。
老的想法是明显的,段祺瑞也是了解的透彻,那就是江北局势既然已经无法挽回,那么就要尽量的保住冯国璋的第二军。虽然段祺瑞和冯国璋明争暗斗,就连袁世凯也对冯国璋独大极为不满,但是说一千
一万,冯国璋的第二军都是货真价实的北洋嫡系,冯国璋的第二军要是在江北被国民军来了个全歼,不用说的,北洋这个
系立
就得崩溃。没有了冯国璋的第二军在前面挡着,段祺瑞可不认为徐树铮的第十一师能够挡住国民军的北上,哪怕是以后在徐州山东一带
行布防,把第一师和第十六师都调上去,但是这也是需要时间的,而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冯国璋的第二军挡着,
本就不可能完成山东和苏北的防线布置。
但是问题来了,北洋军要跑,国民军肯定是要追击的,如果前线队被国民军缠住了谈何撤退。如此前线
队要向撤
前线突围的话,那么肯定就需要一
分的
队留下来
引国民军的火力并掩护主力撤退。
“滁州既失,加上我军被困于江北已经长达半月,各的弹药储备都已经不足支撑五天,如此情况下,突围已经是唯一的选择了”靳云鹏面
和在座的其他人一样沉重,面
担忧的说着。
袁世凯想要冯国璋撤退,段祺瑞也是支持这个想法的,而冯国璋得知滁州失守后,不用袁世凯和陆军来命令,人家自己就已经开始集结兵力准备突围了。
潘矩楹一败,滁州一丢,几乎就是立宣告了江北战役的胜负。毫无疑问的国民军已经取得了这场关键战役的胜利,而接下来北洋军所能够
到的就是尽量减少损失了,至于继续
守江北的企图,袁世凯对此已经不抱希望了。
令让孟恩远兵不动,在徐州修筑工事巩固防线,这可是北洋军在津浦线乃至整个江苏、安徽、山东最后一支主力了,是不可能随便用掉的,毕竟要是国民军在清江浦取得突破了,就会直抵徐州了,假如大量北洋军还在前线厮杀的时候徐州都被国民军攻占了,那么这场仗也就不用打了,前线的十余万北洋军直接投降算了。
短时间内没有援军,铁路补给线被切断,大量弹药在激战中被消耗但是又不得到补充,加上被数面包围,就连后路都已经被切断,这对江北地区的北洋军造成了极大的士气打击。
实际上,北洋军要想撤退的话,还是比较容易的,现在的北洋军主要分布在江北周边近百平方公里内,第七师残和第五师一团在**,第二混成旅和第五师一团在浦
,而唐天喜的第十一师则是在武岗方向。第五师还有一
分兵力在江北泰山镇,解家庄。至于潘矩楹的第二十师残
准备退往乌衣镇。相对的国民军的
攻方向也是在东、西、西北两个方向,但是在江北的正北方向,也就是津浦线的东
开阔原野地区却是没有国民军在的。
换句话说,谁先走活下去,谁留下来送死?
对于这一,会议上的诸多北洋军将领都是明白的也是赞同的,但是问题的关键
不在这里,而在于谁先走,谁留下来掩护。
王汝贤:“我看可以直接北上,回到来安后转
西
抵达沙河,或者是直接绕过沙河回到津浦线上直接撤回
埠重新展开防御作战。”
王汝贤历尽两次战败,让手下的第七师在泰州以及扬州两地损失过半,现在的他脸也是极为疲惫,而且神
间也没有了往日的那
傲然,现在提
的建议也极为中肯。
至于京畿地区还有第一师和第十六师,这两个队一直都是被袁世凯当成了近卫
队的,不可能轻易调动,但是随着前线战事的
张,袁世凯还是
调了第一师准备南下,但是要全
南下抵达前线还得有一段时间。
短时间的内,江北附近的北洋军是得不到增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