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艘伏羲级轻型战列舰的航速被缩减到了三十一节,防护缩减到了八寸舰炮防护的平,火力上则是保持九门十二寸炮,而预定的作战目标也是直接从对抗战列舰下降到了对抗敌军战列巡洋舰,重型巡洋舰上。
计划中的第三批资金,原本这第三批资金是在1938年的第四季度和1939年的第一季度拨付的,但是为了加快海军的造舰步伐,陈敬云是决心再加海军的经费支
。
1938年4月,中国海军提了海军第八期发展计划修订案,修订案对海军第八期的造舰计划
行了一定的大范围的调整,修订案的
心内容自然是主力舰方面,增加了一艘27000吨青山级航空母舰的建造计划,增加了一艘45000吨天山级航空母舰的建造计划。加上去年动工的两艘航空母舰,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两艘青山级航空母舰,两艘天山级航空母舰的建造计划了。
时间那么张的情况下,也只能是通过加大军费支
来加速海军的扩编了。
这是他们所无法理解的。
除了增加两艘航空母舰的计划外,修订案对原定的三艘伏羲级轻型战列舰的建造计划行了调整,因为自从伏羲级轻型战列舰被设计以及陆续动工以来,就是饱受争议,海军内
的航空派嫌他们价格太贵,毕竟它们在航空派的
里只是辅助舰,而造舰
达八千万之
显然是让他们有些难以接受。而在战列舰派的严重,这些轻型战列舰战斗力,火力太弱,防护太渣,航速虽然
了
但是用
不大,和敌军战列舰队
行对决的话,会死的很惨。
战舰这东西向来都是一分钱一分货的,尤其是动力系统所占的份额最大,降低一节的航速就能够节省大量的吨位和成本,于是乎能下降的同时造价也是哗啦啦的下降,从八千万一举降低到到了六千万元。
如此情况下,战争爆发前的这几年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照陈敬云的记忆和预计,德国人吞并了奥地利后,接下来就是捷克斯洛伐克,然后就是波兰,法国。这些都会在1939-1940年发生,而等欧洲
成一团的时候,就是陈敬云浑
摸鱼的时候了。
而真正让伏羲级轻型战列舰现问题的是成本的变化,原本海军预定的伏羲级轻型战列舰造舰是八千万,但是这只是预计造价而已,而实际建造过程中才发现这八千万
本就拿不下来。伏羲级轻型战列舰采用了非常多的先
技术,包括对海搜索雷达,对空搜索雷达,此外还有雷达火控系统。此外动力系统上由于采用了
压蒸汽
机,成本上也比原来的旧款蒸汽
机要贵上很多。
因素加起来后,才发现八千万
本拿不下来。
而且很多人认为,1931年中国设计动工少昊号的时候那是因为条约的限制以及技术上的限制,没有办法才造了少昊号,如今已经没有了条约限制和技术限制,为什么还要造轻型战列舰?
不过和海军内战列舰派所希望的增加吨位和增加火力不同,舰政司所设计
的修改后的伏羲级轻型战列舰的方案后,却是通过降低防护、航速来取得降低成本的办法。
相对比而言,海空军那边要简单的多,基本上国内工业力量能够支持的话,暴兵所需要的时间是非常快的,不用像海军那样那么慢。
面对伏羲级轻型战列舰现了如此多的问题,中国海军不得不在第八期计划修订案中
了调整,对在建中的三艘伏羲级轻型战列舰
行了技术调整,反正现在也没有建成,更改设计问题也不大。
之所以加大对海军的扶持力度,这个和海军的特是有关的。
而且这争议并没有随着伏羲级轻型战列舰的建造和施工而停下来,反而是有越来越
烈的局势,1937年的12月份,伏羲级轻型战列舰的设计师,海军
舰政司造船科副科长潘义楠上校因为饱受争议而被迫辞职。
因为海军是个吃老本的兵,一旦战争爆发的话,那么海军所能够用的战舰基本上都是战前建造好的军舰,而战争时期
急开建的主力军舰往往要两三年以后才能够投
服役,也就是说战争如果只有两三年的话,那么战时
急造舰也是行不通的。这一
历史上已经多次证明,就连中国海军自
两次对日作战中也都是这样,战争爆发后的战时
急造舰计划里基本上没有一艘主力舰能够在战争时期完工的,能够完工的只有少量的驱逐。
实际上制定海军第八期发展计划时,海军那边是太过于乐观了,为了能够让计划得到通过,对某些舰艇的成本预算上压制的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