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常的发展。这种发展片面来说甚至是称得上是有些病态的。
经济发展快速,但是这个时候经济的发展已经不是陈敬云的关注重点了,陈敬云现在所关注的是世界局势,并且想要在最适合的时间里参与这场战争。
中国是否会参战,什么时候参战不但是陈敬云考虑的重点,同样是国内外众多人所关心的事实。
如果说中国在1936-1938年这几年的军备扩张规模还只能算是一般,所做的只是装备的更新换代后,那么1939年的扩军就已经体现在编制上的扩张了,随着1939年的7月份德国开始进攻波兰后,中国陆军就已经开始将部分部队补充为完整编制,在1939年前中国具备完整编制的部队实际上是有限的,只有少数的一部分,五分之一都不到,毕竟中国那么多部队,如果全部都保持完整编制的话,这军队人数和军费的支出就得多出很多来。
但是1939年的第四季度开始,中国陆军就已经开始将三个步兵军陆续扩编到了完整编制,而且这种扩编还在继续进行中,按照陈敬云的计划,半年内就需要将现有的师旅级部队全部做到满员编制,以用来迎接战争的到来。
中国如此大规模的扩编自然是引起了其他国家的注意力,日本方面,美国、英法两国、苏俄一个个都睁大了眼睛,试图想要弄清楚中国是不是要挑起战争,而战争是要进攻日`本还是进攻苏俄又或者是南下东南亚。
这些国家里头最为紧张的自然是苏俄了,因为当初中国陆军进行扩编的时候,所用的内部借口是应对越来越紧张的欧洲局势,但是在很多人看来这个和苏芬战争有着直接联系,中国人不希望苏俄击败芬兰。
这在芬兰人看来自然是天大的好事,但是在苏俄人看来这就是极其危险的情况了,为了因对中国在西北地区的增兵行为,苏俄也是在西伯利亚地区增加了一部分兵力,不过苏俄需要用兵的地方实在太多了些,他要在波兰前线保持庞大的兵力来应对德国方面,不然谁也不知道德国的希特勒会不会现在就脑子抽疯直接进攻苏俄啊,在南线上也得保持一部分的兵力应对伊朗和英国,然后在北线还有一个芬兰。以上的这三个地方都牵制了苏俄的大量兵力。
相对于而言,中国用兵的地方就少很多了,由于把日`本赶出了朝鲜,而按照目前中国海军的实力,日`本基本再无可能登陆朝鲜或者中国的其他沿海地区,所以东北、华北和华东一带的兵力部署已经没有二十年代时期那么多了,更多的兵力则是部署在西北地区,另外这些年也逐年增加了在南方和西南地区的兵力部署,而这一边所面对的自然就是东南亚和印度方向了。
这种情况就让中国的兵力集结上更为容易一些。
当然了,西伯利亚那边也不可能无限制的增加兵力,受到西伯利亚铁路运力的影响,不管是中俄两国还是苏俄那边,大家加起来的兵力部署顶多也就百万左右,而超过这个数字后勤上就供应不过来,中亚那边的哈萨克地区还好一些,西北铁路全线贯通后,让这一地区的中国驻军数量大大上涨,而且也能够配属大量的重型武器,而兵力的增加给苏俄带去了沉重的压力。
中国在亚洲地区的战略优势是大家都能够看见的,中国不但拥有一支强悍的陆军,而且海军实力也不弱,要不然德国方面也不会一直都想要拉着中国结盟了。
在1938年和1939年时期德国方面先后都是派出了人前往中国,试图和中国签订反社工党协议,试图建立一个夹击苏俄的联盟。
从短时期的利益上来看,这对于中国来说应该是有优势的。
但是其他人都不知道,陈敬云可不想让苏俄就这么被干掉啊。当初他插手俄国内战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不是他对社工党反感,也不是他对列宁或者斯大林不爽,这些他都不感兴趣,俄国人的死活他更不关心。他想要的是俄国分裂,成为东西两个国家。
分裂俄国是中国从1917年后到现在为止甚至以后都是整个北方战略的最高战略,任何在北方地区的外交和军事战略都必须服从这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