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七百四十三章奥拉夫战役三(4/4)

进,造价高昂的t9和t12以及t11等坦克,实际上也是遵循了这一设计理念,比如t12坦克的造价并没有外界想象中的那么高,而且和t11坦克以及t9坦克具有极大的零部件通用型。

而中国空军最新服役的f5战斗机更是一开始就是作为了前线战斗机来设计的,虽然采用了液冷发动机,性能也比f4提高一大截,但是成本上却是没有攀升太多。

中国的装甲部队的步兵班中,有着一支冲锋枪、两支半自动步枪、一挺轻机枪,剩下的就是1916年式手动式步枪了,此外这几年服役了一款非常特殊的步兵支援武器,那就是枪榴弹。

中国的研发枪榴弹的最开始目的是为了对抗日`本陆军中的掷弹筒,日`本陆军的掷弹筒在1930年战争中给中国陆军带来了极深的印象,这些掷弹筒在经验丰富的日军士兵手中命中率极高,而且战果非常大,战后中国也是想要发展一款类似的单兵便携式炮火支援武器,但是发现掷弹筒用起来非常难,需要训练非常久之后才能够获取可观的命中率,而根据陆军那些大规模战争理论的支持着,一旦爆发战争中国是需要短时间就武装上千万兵力的陆军的,那里有时间让士兵慢慢训练个几年时间的掷弹筒啊

于是乎就是根据陈敬云的提议,研发了一款枪挂榴弹发射器,这一个发射器可以装在1916年式步枪上,然后发射专门配属的枪榴弹,起到支援步兵作战作用。而由于枪榴弹的出现,也是让陆军开始大规模装备手握式手榴弹,这种新研发的1935年式手榴弹不但可以用来手动投掷,还可以通过枪榴弹发射器发射,而中国陆军原有大规模装备的木柄式手榴弹则是无法做到这一点,于是乎中国陆军也是正式宣布了停止制造木柄式手榴弹,只不过这二十几年下来,和中国陆军装备的其他武器弹药一样,储备的数量可不是一般的多,没有战争爆发的话要想用完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从步兵轻武器的配属而言,中国陆军和苏俄陆军以及英法德美的陆军并没有出现太大的差距,基本上大家都差不多,顶多也就是一些细微上的差别,而这种差别影响不太大,毕竟该有的大家都有。真正的差距是出现在重武器上面,火炮在性能上差距也不算大,但是差距大的是数量啊你有一万门别人有两万,这就是差距。

此外还体现在装甲部队上,尤其是坦克,而坦克上的差距则不是数量,而是质量上,各国装备的坦克性能有好有差,而中国的坦克质量自然是最好的,其他国家的则是要略逊一些,坦克的质量不但要求工业力量,更多的是陆军整体战术理念的不同而造成。

造成各国陆军战斗力差距大的除了国力因素外,更重要的是一些战略理念的不同。

而这种战斗力差距在奥拉夫就是上演着,无数的苏军朝着奥拉夫内的中国部队进攻着,而无数的枪支和火炮喷射出无数的子弹和炮弹,就当苏军的部队正在和韩奕华的步兵营进行着攻防战的时候,甘中校再一次率领着自己的坦克营进行了迂回,然后直接从左方插入了苏军攻击阵面的腹地,几乎瞬间就是造成了苏军的全线崩溃。

等到了早上六点的时候,干中校的临时装甲团不但守住了奥拉夫,而且还击溃了苏军两个团的进攻,造成了苏军至少两千人的伤亡,如果加上他们之前进攻的奥拉夫时给苏军带去的数百人伤亡,那么一夜之间,在奥拉夫这个小镇里,苏军就伤亡了两千五百人,占据了今夜里的三分之一伤亡人数还多。

黎明时分,当前线的伤亡和战果等报告陆续送到了斯大林手中的时候,斯大林把报告撕得粉碎:“一夜时间就伤亡七千人,而且敌军只伤亡了不到三千之数!前线这是怎么打仗的!”

实际上中国那三千人的伤亡数字都还只是苏军自己估算出来的,而且还是属于偏大的那种,实际上一晚的军事行动里头由于第四装甲军采取的是突袭的模式,加上战斗力双方相差极大,所以自身的伤亡是极小的,连千人都不到,而且还是受伤的居多,真正阵亡的百人不到。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