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筹款晚宴,当你收到邀请函的这一刻起就直接告诉你了,没钱别来,要是不买个几千万几个亿的国债,你好意思和那些军政大佬们同台吃喝吗!虽然有些势利眼,这一次的晚宴安排也是非常现实的,出席晚宴的除了近百个工商界人士外,还有着数量不少的军政大佬,政务院里的高层官员几乎来了大半,就连一直很少和国内其他阶层接触的军方也是来了十来个大佬,三个上将十几个中将呢。这些军政两届的人之所以来这么,那就是用来当陪客的,准备和这些工商界的人吃喝,说的不好听些就是来陪客的,有点卖身的意思在里头。
别说其他人了,就连陈敬云也是如此啊,当时候和陈敬云同席的除了几个军政要员外,还有好几个工商界的财阀,那可都是购买了好几个亿国债的超级富豪。不过和陈敬云购买国债的数量比起来还是太少,陈敬云名下的柳河基金原本购买的国债数量就不少,时间太远的就不说了,1939年的时候柳河基金购买了五千万的国债,1940年的时候购买了一个亿的国债,而今年,在陈敬云的指示下,柳河基金甚至连储备资金都动用了,一次性购买了四个亿的国债。
这拿出来的可不是什么公司股份,纸面财富,而是实打实的现金啊,这三年来柳河基金购买的国债数量达到了五亿五千万之巨,加上往年购买还没有到期的国债,这加起来柳河基金手上的国债数量超过了六个亿,成为了政府的第一大私人债权人。
这说的是柳河基金直接动用基金所属资金购买国债的数额,并没有算上柳河基金旗下的各家银行或者企业购买国债的数字。实际上柳河基金手中有着股份的几家银行比如华夏银行、东南银行等才是购买国债的巨头,华夏银行从建国之前开始,就一直是政府的最大债权人,尤其是当年货币国有化后,政府当年用大量的国债用作赎买货币发行权的资金支付给华夏银行,而华夏银行作为国内第一大银行,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华夏银行的规模也是越来越庞大,并且进行了多次的扩股融资,自身的资产规模早就已经超过了百亿元,而且它所能够动用的资金更是庞大。
如果说柳河基金是用陈氏家族的私有资金来购买国债的话,那么华夏银行就是代表它的众多储户购买国债了,1941年一月份和五月份发行的两期共计一百八十亿的国债中,华夏银行一家就承销了一百二十亿,排名第二的交通银行才承销了不过三十个亿而已,剩下的则是被其他银行、基金,超级富豪购买。这从华夏银行承销国债的庞大数量就可以看的出来华夏银行的强悍融资能力了。
如果说福乐电气是中国扩军的工业技术基础,那么华夏银行就是中国扩军的经济保障基础,没有华夏银行强大的融资能力,政府根本无法发行那么多的国债,没有大量国债,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一年高达数以百亿计的军费了。
以上说的国债除了私人以及私人掌控的基金购买外,绝大部分都是被各大银行承销,当然这并不是说各大银行直接自己购买,他们虽然实力庞大但还是没能够做到吞下这么多国债的实力,这已经不是一个人,一个企业的事情,而是需要整个国家来承销的,陈氏家族那么庞大的财力也不过才购买了五六个亿的国债而已,那数以百亿计算的国债根本不是普通人甚至普通财团能够承受的,需要全国民众一起来消化,所以这些银行的承销实际上都是利用他们的融资能力和渠道,从全国各个方向吸引资金然后购买国债,一方面是银行直接推销国债,赚取的是承销的手续费。另外一方面就是动用银行筹备到的资金,比如银行储户的存款直接购买国债,赚钱中间的利息差价。
任何年代,大规模战争打的不是勇气,不是战术,而是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