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比较各国的战争投,单纯比较军费投
是不准确的。不过即便不准确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反应各国的战争开支。
而且这计算的都是表面的货币,而实际上各国货币由于战争的原因,兑换比例已经没有和以往一样那么固定了,而且在各自国内的购买力也不同,各国的人工成本可是不一样的,最为明显的就是,国的一艘埃
克斯级航空母舰在1940时期的造价大约在七千三百万
元左右,而在中国,同吨位的青山级航空母1941年造价为一亿两千万华元,折合
元约六千万,也就是说比
国的便宜了一千三百万
元。这
差价还
现在其他军事产品上,飞机,坦克,步枪甚至
弹和炮弹都大多如此,如果
照严格的汇率来换算的话,就会发现中国的各项军工产品都比
国人的便宜不少。
从这一刻开始,中国虽然还没有正式参战,但是已经全面转了战时状态。
而这两百亿的临时军费几乎相当于原本1941年度的军费总额,也就是说陈敬云直接把1941年度的军费翻了一倍。这笔临时增加到军费分别投到海陆空三军之中,而陆军所获得的军费比例大大提
。
以中国的工业规模,一旦全面动员并用于战争的时候,那么他的生产力将会是非常恐怖的,以坦克为例,目前以及之前中国坦克的生产还只局限在芜湖特
机械公司,而一旦转
战时经济后,国内其他有能力生产的坦克的工厂也会加
这一范围内,福杭汽车、福乐电气、武汉重工等都会加
这一范围内,到时候T15坦克的年产量就不是一千多辆,而是好几万辆了。
一个国家,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要转战时经济状态,是非常麻烦的事情,有着大量工作要
,为此陈敬云成立了特别经济委员会,成员除了政务方面的
层官员外,还有来自海陆空三军的代表,这个经济委员会将会规划国内的所有战略资源以及工业生产,以求最大程度上的发掘
中国的工业战争潜力来。
前后两次军费拨款加起来,已经让中国1941年度的总军费达到了四百亿华元之,这个四百亿是什么概念呢,折合
元约两百亿
元,而同样1941年
国的军费预算是将近一百四十亿
元。哪怕是已经爆发全面战争的德国也不过三百亿
元,苏俄那边也是三百多
元而中国和
国都是还没有参战的状态,现在支
的这些军费都是用来扩军的,而苏德英这三个国家的军费支
绝大
分都是维持战争费用,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而这个特别经济委员会的负责人并不是zhèng fǔ的一把手寅初,而是财政
总长严傲云。陈敬云当初把严傲云提起来就是因为他
的战时经济规划能力。
陈敬云直接增加了两百亿华元的军费支,让中国1941年度的总军费开支达到了四百亿华元,并占据了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二十五,也就可以简单的认为陈敬云已经把整个中国生产的百分之二十五的
资都用于了扩军备战上。
对于国的邀请,陈敬云却是婉拒了,不是陈敬云不敢去,而是陈敬云实在走不开,自从陈敬云下定了决心要吞并俄罗斯共和国以彻底解决北方战略安全的时候,中国就已经开始了全面
质的战争动员,陈敬云可不想打没有准备的战争,他希望提前让国内准备充分后再发动战争,为此政务方面已经开始
照陈敬云的指示开始逐步
战时经济状态。
罗斯福随后正式对陈敬云发了邀请,邀请陈敬云参加中
英三国会谈,届时
国的罗斯福、英国的丘吉尔都会亲自
席。
顾维钧的访,基本可以算作是中国对如今世界局势第一次正面表态,那就是中国并没有和德国结盟大规模扩张的心思,当然这些表态别人信不信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因为连顾维钧自己都不信。而通过这些表态,也是表现
来了中国对俄罗斯共和国以及德国
兵苏俄的严重不满。顾维钧的
国访问不早不迟,就在俄罗斯共和国
攻苏俄之后。
势行了
而友好的
谈,并转
了陈敬云亲笔书写的信给罗斯福,信中陈敬云表示了中国和
国
为世界上最为
大的两个国家,对全球的和平发展
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并重申了中
两国自古以来的友谊。
这些庞大的产能就需要海量的军事订单来消耗,1941年7月十八号,受到苏德以及俄罗斯攻苏俄的影响,陈敬云再一次拨付了
额临时军费,通过发行海量的特别国债筹集
达了两百亿华元的军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