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章检dian(2/2)

“天王得闻浙东虹军起事,特意派我前来共襄盛举!”柳畅说得十分从容:“至于天兵浙,正需虹军策应!”

说起来,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之后的战略布局可以用奇萌来形容,先是派北伐军孤兵,后是西征草草收场,完全缺乏战略光,以至远不能守镇江,近则连南京城外的紫金山都在清军手里,江南大营就常驻天京城外十数里之外。

他这话等于是给瞿振汉打了一剂心针:“甚好甚好,只是柳老弟真是天王府中一闲人?我看不是吧?”

此时太平天国的政治架构是个怪胎,天王洪秀全虽然是理论上至无上的第一人,但在实际作中却是完全被架空,东王杨秀清几乎独掌一切军政权力,完全凌驾于洪秀全之上,甚至还借天兄下凡的名义要当众打洪秀全的板,最后还是众人求情才免了洪秀全的这顿板

金佩铨心中已经转过了许多念,他觉得这次红巾军起事又多了几份把握:“天兵真有大举浙之举?”

直到现在,柳畅还没有表明自己的份,他已经想好一说词,当即向前拱手走了一步:“在下柳畅。”

不过现在柳畅却是毫无顾忌地回复:“没错,天王和东王已经议定,只要虹军起事,即可令天兵大举浙。”

这次红巾军起事,金佩铨正是从中牵线搭桥的中人,他冒死去过了几次南京,最后得蒙东王杨秀清赏识,得了一份浙东虹军统领的委任状。



可是自洪秀全、杨秀清以下,却完全没有攻取浙江的意愿,放着这么一块最弃之不顾,一八五五年范汝杰浙不过六日,虽是全浙震惊,却只是过境一游,一八五八年石达开浙四月,也没有长远打算。一直到一八六零年,李秀成为解天京之围,终于大举浙,但这也是为了围魏救赵击破江南大营。终于到第二年,也就是一八六一年,太平天国才终于下定决心图取全浙,但为时已晚,虽然一度攻取了除了两府城五县城之外的几乎整个浙江,但是形势的剧烈变化让浙江成为太平天国战略布局中的弃

瞿振汉草莽,但总算是略通文墨,柳畅说“汉之世”、“世之时”他不但能听得懂,而且还觉得说到自己心底去了,至于“误了宗族”更是让他觉得这位天京城来的长使者仿佛是自己的贴心人,只是犹豫地说了一句:“只是本帅话已,不能言而啊。”

金佩铨已经惊呼一声:“足下是殿前三十六检之一?”

他婆婆妈妈,金佩铨倒是推了一把:“这位先生说得没错,成大事者不能拘于手段,瞿帅不可铸此大错。”

柳畅继续介绍自己的来历:“在下虽然自天京来,却是天王府中一闲人,与东王殿下无关。”

金佩铨已经开了:“正所谓慈不掌兵!”

在这情况下,金佩铨自然走了东王杨秀清的路,天国起事,四方响应,东王府内外象他这样奔走的小人不计其数,杨秀清也没在他上寄多少厚望,除了一封公函之外,不肯再给一支援。

柳畅对天朝官制不大熟悉,打了哈哈就准备蒙混过去:“在下官职甚小,只不过是一检而已。”

金佩铨当即惊:“对,对,对!柳老弟说过,是天王派来浙东,柳老弟可在天王殿前常闻圣言?可曾带大军浙?”

“慈不掌兵,成大事者不能拘于手段。”柳畅也在一边劝:“瞿帅您切不可自误。”

原本攻下南京之后,可以沿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故智,逐步攻取东南,然后领兵北伐,可是天国不但没能平定苏南,甚至很长时间内对浙江这个东南最富庶的行省可以说是秋毫无犯。

他虽然是个不明的策士,但却是一就透,现在越想越是后怕,他没想到自己居然在后院埋下这么一颗定时炸弹还洋洋自得,若不是这位天京使者老于谋划,险些就误了大事。

瞿振汉还是有些犹豫:“可是在这里面,也有我的内应,他们是靠得住。”

说到现在,瞿振汉才下了决心:“便依两位先生就是!对了,还没请教这位小先生姓大名?既是天京信使,现在东王府内居于何职?”

“柳老弟果真是年轻有为!”瞿振汉赞了一句。

整个满清的经济命脉,一赖苏南,一赖浙北,浙北的份量尤重,而浙江绿营又是名的弱旅,极不堪战。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