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百九十一章亲戚(2/2)

她看得很清楚,天京现在这个局面,迟早是要内的,而以他哥哥的,多半是要呆不下去的,而杨长妹也有些担心了:“我就不求你多有良心了,可我们终究是夫妻了,你这个妹夫的,对自己家的亲戚有多少有良心!我已经是你的人了,也不多说什么了!”

要知当时太平天国名义上只有九十五个军而已,每个军编制二万人,实数只有一千到两千人,而北伐的九个军几乎都是太平军最老的军,几乎全是两广老弟兄组成,但是在这个失误之后,东王依旧看不到苏浙的富甲天下,始终没有与清军作一决战的信心,不敢兵苏浙,最终铸成了大错。

但是东王却看到太平军这十几万队沿江而下,完全是依赖于师机动,因此要定都天京,而这个时候就有一位湖南州老手向东王提了自己的看法,彻底改变了整个中国历史的走向。

他对东王说:“河南河小而无粮,敌困不能救解。尔今得江南,有长江之险,又有舟只万千,又何必往河南。南京乃帝王之家,城,民富足余,上尚不立都,尔而往河南何也?‘他又云:‘河南虽是中州之地,足备稳险,其实不及江南,请东王思之!‘

凭心而论,这位陕北老梢手确实有些理,全军放弃南京而北取河南确实是失亡之,但是定都天京之后,杨秀清不等平定东南,就立即派兵堪称天国锐的九军两万人北伐,确确实实是天国在战略上犯的第一大错。

柳畅当即说:“若是翼王和东王肯来我这座小庙,我这个妹夫就是把庙拆了,也要好好款待他们!”

“你们猜得没错,天京明后两年,必然会有一场大变故,十日同,终究是难免一场天大祸害,在那之前,我绝不与天国有任何冲突。”

石汀兰当即问:“你怎么确定天京有一场大变故?”

!#

柳畅当即保证:“长妹,汀兰,我们都是一家人了!东王和翼王也是自家亲戚了,我也没有多少豪言壮语可以说,我只说两句…”

“天气真够!”石汀兰的声音很动听:“阿畅,什么时候这秋老虎才能过去啊!”柳畅好不容易和石汀兰、杨长妹聚在一块,因此他很写意地靠在躺椅上:“快了吧,我喜这个秋天啊!”杨长妹也笑了:“是啊,这个秋天真好!财源广,咱们现在账上已经多了几十万两了,如果我们天国能早明白过来的话,那就好了!”

而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典型就是左宗棠浙,他当时手上的楚军不过七千而已,加上几支方方面面的盟军,总兵力也就是两万,可是光当面的浙西李世贤兵力就达二十万之多。

是整个虹军最好的步兵团,只有他们面,才能对英国人形成足够的震慑力。

分析了太平天国的战略之后,石汀兰当即说:“哎…我哥这人一直就有心兵苏浙,可就是缺了一决心,谋而不断,和我一个病,将来我哥若是过来了,你记住这一就够了!”

这是天王与东王在天京后的第一次大争执,当时天王的意思是放弃南京,全军继续游动作战,一直北到河南定都。

太平天国最大的战略失误,确确实实是始终不肯向苏浙发展,结果就是整个太平军的军队因为财力局限,局限于十来万人甚至更少的规模而已,在一个战场上投的兵力更有限,即使在清方史料里,也不过数万人而已,在各条战线上都于优势清军的围堵之中,不得不屡屡使用牺牲个别战场来集中兵力的战术。

但战场上的表现,却是李世贤的二十万兵力被左宗棠的七千兵力打得一路败退再败退,可以想见其时太平军的战斗力之糜弱,其时苏浙太平军大抵都是这样的队,即使是李秀成集中十三王之众,也打不破雨台上湘军的防线。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是咸丰三年的事情,而发展苏浙是咸丰十年以后的事情,只是为时已晚,虽然苏浙提供了足够的财源与人力资源,但是太平军这个时候几乎完全依赖于裹胁民众,除了用江浙的财源购买了大量的洋枪洋炮之外,也只有一座座被后人惊叹的王府而已,无论是金华的侍王府,还是苏州的忠王府,或者是嘉兴的来王府,还是其它王府,都是清场官场那些奢侈之极的官员都要惊叹的存在。



“我知!”石汀兰当即说:“当初之所以要在天京定都,是听了一个湖南老手的话。”

杨长妹对天京诸王还是很有情的:“天京倒不缺金银,就是缺粮而已,当初东王定都天京,也不知是怎么想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