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这只是何桂清与柳畅双方在演戏而已,柳畅若真有决心攻打萧山,别说是一个萧山,就是十个萧山县都已经被虹军攻破了。
是宁绍两府今年的大丰收!
柳畅原本觉得自己已经预留了足够的余地,但是他很快发现,包括在温州新收编的旧红巾军在内,不完整的初步统计整个虹军不包括乡兵与基民兵,正规
队加上善叶军校及形形
的辅助单位,总兵力已经达到了二万九千之多,而且接下去肯定会突破三万人。
是什么支持着他们的信心?
事实上,换装是从宁波府的驻军开始更换,当草绿的新军装发到士兵手里的时候,整个虹军都震惊了,这可是一次
发两
崭新的军装啊!
而这只是虹军大规模采购的一分而已,凭借着宁绍两府的财务,柳畅敞开收购需要的大量军事
资,象龙枪团这样的好
队,隔着几天都能收到新奇玩意。
因此何桂清当即下了决心:“人不为已,天诛地灭,且让我看看曾涤生的苦相吧!”
要知,这个时空是一个贫困到极
的社会,许多农民一辈
都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家里如果备有一
换洗的衣
,已经是不错的人家,甚至于一些边远山区,全家只有一
正式的衣
,大姑娘都要光着
。
这三万人考虑换洗的因素,要一次发两
军装,这就是六万
军装了,考虑接下去扩军的预留因素,十万
军装真不算了什么。
只是在那之前,宁波府的中立已经成为了既成的事实,新的市政府、市议会、海关都建立起来了,许多在宁波定居的西方人士晚了一步,只能长叹短叹自己没抓住机会。
但是虹军也是一个潜力非常惊人的消费者,光是今年的秋装与冬装就让许多经营棉布的商人大赚特赚,要知统一制式的虹军,光是今年的秋装就需要十万件之多,冬装也需要同样的数字。
谁会想到柳畅居然与何桂清会达成兵不动相安无事的默契,湘军天天指望着虹军
兵杭嘉湖,何桂清倒台,那时候就可以
兵浙江,把整个浙江全省象江西那样收
湘军的势力范围之内。
而现在虹军一发就是两军装,而且接下去冬天还要发两
冬装,这让大家觉得不可思议的同时,也对虹军建立起了一
信心。
但是现在柳畅与何桂清上演了一场静坐战争,何桂清无力收复了金温台宁绍六府,但是柳畅能放下杭嘉湖三府的诱惑,明明知
这是全天下最富庶的地区而不去攻占,潜心经营地方,结果就是双方成了坐守的局势。
但是为了避免过于刺激清军,柳畅才假戏真作,接连三次杀到萧山城下,又立即闪电般退兵回去,而城上的守军也很合,枪林弹雨尽是朝天放枪,绝不敢伤虹军一人。
只是采购量有些过于惊人了,以致于杨长妹很快地周转在遇到了一些小小的困难,但是这些西方商人很快提了赊账的建议。
“不过萧山,只是今年而已!”王有龄在旁边劝了一句:“中丞还是早打算得好!”何桂清听他这么一说:“我这个巡抚,能不能
到今年年底还是问题了!能拖一日是一日,不知
那位胡藩台是怎么一个想法,他要不要与红贼拖下去?”
而宁波码则是一幅繁荣景象,每天都有货船从上海运来虹军需要的
资,从军用
资到民用
资,都应有尽有,一个工业化国家的生产能力是超
普通人的想象。
“他也得拖!”王有龄觉得好玩:“如若曾涤生知红贼在宁绍
兵不动的话,他会不会狗急
墙!”
说起来,让邓绍良领军退往衢州这是一手好棋,既折了何桂清羽翼,又可以作为湘军军浙江的
板,但是千算万算,终究是人算不如天算。
虽然以后世的光来看,这样的军装显得土里土气,和五六十年代的解放军差不多,但是在这个时空,一
草绿
洋布军装却让士兵骄傲地整天穿在
上。
大败而归!”
“那好,我就上一封折,宁波若失,则东南大局崩溃,如今之计,是暂作拖廷为好!当然,红贼的兵不能过境萧山!”
…
在这情况下,只要柳畅
兵不动,何桂清便不会倒台,何桂清不倒台,则湘军没了
兵浙江的机会,只能看过宝贵的时间飞逝而走。
!#
宁波港的中立问题,在北京,在上海,在新加坡,在孟买,都掀起了许多波澜,也不知有多少人为这个问题而绞尽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