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百七十八章家宴(2/3)

庐江太守访故人,建康并驾能倾倒。

曹见席间气氛沉闷,曹寅面上像有思念之,以为伯父是想着远在山东的曹父,心里就有些不乐意。思量了一下。他笑着说:“大伯,侄儿在您的书房里读书,经常看到很多书籍中夹了诗稿,想来都是大伯旧作。为何不编撰成册,供士传诵呢?”

岂无炙鲤与寒,不乏蒸梨兼瀹枣;

二簋用享古则然,宾酬主醉今诚少。

气背完,曹方才复坐了。

曹狗监共嘲难,而今痛伤枯槁。

多闻直谅复奚疑,此乐不殊鱼在藻。

曹项这几年苦读诗书,对这位世人传唱“饮词”地纳兰才亦是打心底仰慕。低声问:“大伯早年与容若先生同在万岁爷边当差吗?”

长辈问话。曹打座位上起,垂手立了,而后朗声

纳兰富森的境,曹寅也晓得些,只是这些毕竟是纳兰家的私事,不好背后议论,便没有应答,问曹颂:“明年的恩科,颂儿赶不上了,要是还走科举之路就要等五十四年。颂儿是怎么打算的?若是想要军中,等你孝了,让你哥哥帮你筹划就是,还能早仕一年。”

曹颂听了这话,并没有

不过,既是提到纳兰家,曹颂却想起一件不解之事,问:“大伯,富森大哥是若容先生之,为何在纳兰府甚没地位?偏房别院住着不说,日亦是的,看着丝毫不像大家弟。”

曹寅。回:“嗯,确实如此。他较我年长,为侍卫时已二十余岁,此后一直在万岁爷边当差,直至病故。”

曹寅向来严厉,就是最实的曹颂在大伯面前也不好肆意,规规矩矩地坐了。曹硕与曹项两兄弟也是观鼻、鼻观心的,看着甚是安分。唯有年纪最小的曹,这半年守孝,没有去学堂,经常在伯父边请教学问之事,言谈间比哥哥们少了几分拘谨。

文采风政有余,相逢甚抒怀抱。

两家门第皆列戟,中年领郡稍迟早;

这些曹颂哪里仔细想过?他刚想要抬起手挠挠脑袋,又觉得甚不恭敬,垂着手,起:“侄儿只想尽些薄力,以后好给哥哥个帮衬。原瞧着那武状元、武士地很是风光面,才想着走科举之路;这两年在哥哥边,看到许多,听到许多,各人升迁荣辱并不在如何,对这些个便也只当是晋之路。等守孝期满后,看看哥哥那边,若是能安排就安排,要不的话,等一年科举也成!”曹寅见侄们拘谨,摆了摆手,说:“坐下说话,不必起,吃年夜饭,这些个礼数先省省。”

于时亦有不客,合坐清严斗炎。

始觉诗书是坦途,未防车毂当行潦。

曹寅听了侄地建议,却是有些心动,很有兴致地说:“哦,儿,那些诗作你都读过了?可有记得地?”

家家争唱饮词,纳兰心事几曾知?

斑丝廓落谁同在?岑寂名场尔许时。

与沂州那边一样,江宁织造府这边亦是摆了家宴。

紫雪冥蒙楝老,蛙鸣厅事多青草;

这边,只在开院摆了两桌。屏风外,曹颂带着几个弟弟,陪着大伯吃席;屏风里,是李氏与兆佳氏,还有两生日多地四儿。实在是人少冷清,李氏便叫侍立的封姨娘、钱姨娘、宝蝶与翡翠也席坐了。

忆昔宿卫明光。楞伽山人貌姣好;

看着大伯与两个弟弟都是面带惆怅的模样,曹颂觉得闷闷的,有些埋怨小弟不懂事,这大年下的,说起个死人什么。

熙五十一年算是熬过来了,曹家虽然有些变故,但是一家之长曹寅尚在,历史在不经意间生了变化。

情独剩张公,晚识施君通缟;

曹寅听了,不觉动容。曹的。确是他地旧作《题楝亭夜话图》,是康熙三十四年的旧作。诗中的张公是他的老友张纯修,施君则是当时的江宁知府施世纶。三人秉烛夜话,怀念去世十年的故友纳兰德。

这四个侄,转年大的十九,小的也十二了,看都要长大**,成为曹家的梁。可惜地是,弟弟却未能亲见儿们成家立业、娶妻生。曹寅在心里叹息一声。有些慨世事无常。

曹寅自幼聪慧多才,在诗赋上颇为自得。早年未到江南前,与纳兰容若等京城才都往来好;到了江南后,亦是许多大儒的座上宾。虽然本有不少诗作,只是因份地缘故,并不为世人熟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