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会生出争强斗胜之心。
康熙没想到的是,曹这个道台倒当得有滋有味起来。先是封烧锅庄子平抑粮价。使得境内民生安定;年尾又有绥靖地方之功劳。不过一年功夫,文治武功都有了。曹这个道台当得不错。
虽不晓得这小子整日里想什么,但越是如此,越让康熙生出想要调理曹地念头。登基五十余年,那么多地名臣都尽在掌握,怎容曹想躲就躲?
瞧着堂上曹寅、曹父子都是一样的神情,蹙着眉头,像是吃了黄连一般,康熙地眼中多了摸笑意,对曹寅道:“曹爱卿,曹是你长子,对于七阿哥的举荐,曹爱卿怎么看?”
曹寅出列,躬身回奏道:“启禀万岁爷,淳郡王对曹之举荐,奴才感激不尽。可曹年少无知,学识有限,才力不及,当不得大用。太仆寺卿,为天家近臣,位高责重,曹弱冠小儿,恐难任此重职。若是出了纰漏,反而愧对万岁爷地恩典与王爷的的提契,还请万岁爷三思。”
康熙瞧着曹寅神色不似作伪,也晓得他说得是实情,颇感欣慰,到底没被权势蒙了眼,还记得处处以皇帝为先。
看了看三阿哥与八阿哥等人,康熙还是拿定了主意,自己身边使唤的臣子,不点自己选中的,难道还要让这些皇子阿哥安插人手?
他摆了摆手,道:“曹爱卿无需自谦,曹这几年的所作所为都在朕眼中,虽说没什么建树,但居官还算勤勉,或可一用。”说到这里,眼睛扫了扫几个年长阿哥,问道:“你们是他的长辈,你们看呢?”
因拉拢不成,三阿哥对曹家父子都是带着几分防范的,但是眼下他出列后,却是笑眯眯地说道:“曹行事向来稳重,为人亦谨慎守礼,颇有仁孝之名,儿臣对这个侄女婿也甚是喜爱。皇阿玛慧眼如炬,既然皇阿玛瞧着曹可用,定是无差。若是皇阿玛不嫌儿臣多事,儿臣愿与七弟联名举荐曹担任太仆寺卿一职。”
这番赞赏,听着甚是真诚。若不是晓得曹寅父子做孤臣,并没有抱哪个阿哥的粗腿,怕是众人都要以为曹家是三阿哥的人了。
康熙也颇感意外地看了三阿哥一眼,见他不时抬起头来,探察自己地神色,心里冷哼一声。老三这般做,只是为了顺应他这个皇父之意,讨他的欢心罢了,哪里是真赞赏曹或是真心为他分忧。
曹在旁听着,已经是哭笑不得。不过,他也稍感庆幸,为自己说话的是三阿哥,否则若是这番“表演”换了八阿哥来演,万一四阿哥当真,心里记了仇,那他可实在冤枉。
就听龙椅之上,康熙又问四阿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