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好的,到了京里,却是再也没有吃过。”
韩江氏生长在江南,也是不惯京中饮食,年后北上,特意带了家中的老厨子一道进京。
听小喜提到盐水鸭,韩江氏心下一动,问道:“你还想吃什么?”
小喜扳着手指道:“熏鱼、熏虾、糟鸡,还有芝麻辣酱,虾子酱油…哎呀,说得奴婢肚子地馋虫都要叫了!”
韩江氏看着炕桌上那盘点脸上露出几分笑意,吩咐小喜道:“取笔墨来,我要写个帖子!”
小喜应声下去,韩江氏拿了一块点心,轻轻咬了一口,满嘴榆钱的清香。
她这辈子图什么呢?既是决定离开江宁,不再同韩家、江家的人扯皮,那就在京城好好生活。银子她不缺了,总不好委屈了自己的肚子。
虽说背井离乡不容易,不能将京城地水土风情都换成南面的来适应,但是尽她的努力,使得日子过得有意思些也是好的。
是自己想左了,将这点心生意看得小的。如今,能在京城立足的江南人氏,非富即贵,要是有了合他们胃口的吃食,那银钱自是不再话下。
这买卖虽然不显山、不露水地,但若是经营好了,银钱却是真多呢。
想到这些,韩江氏不禁有些后悔,那天在曹家不该露出不屑地神态来。说起来,这门生意,曹家自己也能使人经营的,根本不用同她合伙。这般下来,不过是看在她舅舅地情面上照拂她罢了。
韩江氏心里有数,但却不是能拉下脸面去赔情之人。思来想后,她想出个两下都稳妥主意,那就是决定在两家合作上退后一步,既是曹提过要“五五”那她就“四六”好了。
只是这本钱她能出,这铺面地产却是要曹府那边来筹划。
既是要打着曹家的招牌,那总要名副其实才妥当,省得有不开眼的寻麻烦,还要巴巴去央求曹府。唯有让出的利润大了,曹家才会看重这个营生。
不是所有人都惦记生计啊、买卖的,曹颂这边儿,却是正高兴着。辅国公赖士既是被革退、监禁,那同董鄂家的亲事自然是不了了之。
如今,已经是三月,再过五个月,曹颂的孝期就满了。
兆佳氏虽说忙着管理家事,但仍是将长子的亲事当成大头来办的。不过,真是应了那句俗话“求而不得”越是盼着越是盼不来。
虽说兆佳氏往侍郎府上走了两遭,也使人请哥哥穆尔泰到这边府里说过话,但是她嫂子却仍是不松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