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敲打(2/2)

若是粮仓有不妥,地方主官要直接负责;粮仓有霉烂亏空米粮,也要限令赔修。

曹颙的心,也跟着沉了下去。

曹颙站在队列中,听着雍正谕,不由宾服。

说完陕西的银,雍正又问起地方粮仓。

若是雍正长寿一些,历史会如何…

西北的兵事,南方的情,山西的亏空,江南的sī盐…一件件都是民生大事,又是件件都同相关。

虽说山西官场的大亏空是伊都立前任、前前任留下的大坑,并不伊都立什么事,可伊都立在山西时,却也同耗羡银系。

作为历史的鉴证者,曹颙可以肯定的说,没有雍正十几年的励图治,就不会有什么“康乾盛世”

谁都晓得皇上重视官仓,每年都要过问一、两遭,今年却问得格外勤。

他对那六千多两银置,可正符合“取之于民、还之于民”之

除了龙椅上的雍正,方凳上十三阿哥,其他王公大臣,都是站班。

皇上在隔山打是哪个?

就是曹颙这样正值壮年的,站了一上午,都觉得发沉,腰板僵;更不说几位上了年纪的大人,都是脸青白,咬牙着,行走已经不便利。

众人在膳后园。

要是皇上没准的话,那是大军要动呢,还是不要动呢?

眉心,告诉自己,不用想太多。

坐上车后,曹颙掏怀表看了看,已经申初二刻(下午三半)。

话虽如此,他到底有些不安。

伊都立自己没贪,可有心将山西百姓纳上来的火耗银充军饷,也算是为皇上解忧。

礼仪下来,又是大半个时辰过去。

消息灵通,自是晓得皇上在担心什么;消息落后的,则不免猜测,是不是官仓有什么不稳,皇上在敲打几个堂官。

在场的王公大臣中,同伊都立关系亲近者有二,十三阿哥与自己。

既是赐膳,不几个菜,臣都要德一番。

曹颙liáo开帘,吩咐张义几句,让他先行回城,去衙署告知蒋。这样的话,衙门里有要公文的话,就可以让蒋带回府。

今天伊都立并不当值。

因此,这日小朝,就延到下午,直到未正(下午两),才将诸事议定。

他去年曾上过折,提及将火耗银归饷之事。

吩咐完后,曹颙撂下帘,阖神。

伊都立主动献火耗银,也有逢迎上意的意思。

可雍正不这么看,反而以伊都立为典型,斥责此事,无非是官员将本当还之百姓的火耗银当成自家自留地,任意侵占,云云。

雍正下令,这银两既是陕民输纳之,则当归还陕西,用于利粮仓等有益民生之事,不必充兵饷。

再算算圆明园到城里的时间,衙门那里可以不用去了。

说到最后,雍正面森严,:“限年赔付不完,例治罪,绝不怠慢!”

在外督抚大员,自在是自在,可到底不必常伴御前,除了在京城有耳目线外,有的时候还得从折里探知皇上喜怒。

可雍正最忍受不了的,就是官员盘剥百姓。

员,郑重地递了折上来,专程提及此事,自然另有用意。

不知是雍正有心恤,还是随意恩赏,反正是使人传了谕,赐当班王公大臣膳

其他督抚许是不会太过关注战事,岳钟琪却是军功,他下辖三省又是边省…

是了,自己与伊都立的份都不是往昔,两人都是掌京堂,在他们看来,是不涉公务的sī;落在旁人中,到底有党群之嫌…RO。

地方官仓积贮米谷,以备旱涝缓急之需,关系百姓命,半不可轻忽。不仅当年年派人巡视,粮仓还要直接同地方主官挂钩。

在士人中,雍正名声不佳;可作为一个皇帝来说,他的几条新政,确实减轻了百姓负担。

单四月里,这就是第三遭。

看来南方情真的堪忧,才使得雍正如此担心…

他的也不难理解,去年西北的动静来,谁都晓得,太平不了几年。

若是皇上准了这笔银充兵饷,那相信不用了多久,就会有各式名目的地方钱粮充饷。

曹颙才不相信雍正只是随训斥,是在敲打伊都立。

若是伊都立还在山西任上,今日小朝之事,不过是让他心惊几日;如今伊都立已经在京,皇上还这般不客气地斥责掌堂官,就让人惶恐。

自己与伊都立的情只能算是sī,不党不群,当不会有什么忌讳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