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百一十三章悔不当初(2/3)

“…县城往西,大概十几里地的邱家屯,有个送娘娘庙,听说灵验的。要不,啥时候你跟我们一起城。我陪你上那去一趟。”张氏对赵氏

“不去了,早起来的饭,带份来了,晌午和晚上都够吃了。”赵氏就

回到家里,娘儿三个就都聚在东屋炕上针线,连蔓儿也拿了个小,专心致志地绣。连枝儿的嫁妆,有一些已经安排蒋掌柜帮着采买,不过自家要自己动手的也不少。连蔓儿现在绣的帕,就是给连枝儿绣的。

不过,那却是过去了。

连叶儿也说今天就不去,改天再说。

“可别这么说,菩萨跟前。”张氏忙就,一边开解赵氏“人家五十岁得的有的是,你这正当年。怕啥啊。以前在老宅那边,总憋屈着,不得吃不得喝,还不得歇,现在你们也自己个过了,看着大房盖起来。独门独院的,以后都是舒心的日。他三伯又有手艺,你就心里放敞亮了…”

另外,他也不会再像过去那样,忽视四房的儿孙。让连守仁和连守义他们俭省一些,五郎和小七就能早学,如今,这家里至少就有两个秀才。而且见着,五郎至少还能再向上走一步,而小七的前程,也必定差不了。

“她四婶,我不像你,我这是命小福薄。生下来,我就没好命…”赵氏自怨自艾地

等日影撒了半炕的时候,连守信带着五郎和小七就回来了。

两个人正说着话,连蔓儿她们就回来了,张氏和赵氏也就将话打住,从庙里走了来。

见这娘儿两个执意如此,张氏也没有勉。与赵氏和连叶儿分手,回家的路上,张氏还回看了一,见那娘二两个已经了酸菜作坊的院,就叹了气。

“儿女债啊。”连老爷喃喃低语,一边扫了一边的连守仁和连继祖,他的思绪又回到了临门时想到的问题,如果能回到当初。

上过了坟,今天就没别的事了,因此一家人围坐在炕上,亲亲地说话。

清明时节,女眷们不能去上坟。到寺庙里烧烧香却是可以的。也不必去名刹古寺,就近在村里这庙里,心意到了,就比什么都

“小喜,端茶来。”连蔓儿也忙着吩咐小喜送了茶来,给连守信、五郎和小七

至于张氏和赵氏。却留在了正殿里。



想到这,连老爷不由得打了个唉声,悔不当初。

人,不见什么人,他都底气十足。

“晌午上我们那吃去吧。”了庙门,张氏就对赵氏和连叶儿

“赶上炕。”张氏就忙招呼他们爷三个上炕坐“今天别看是晴天,可比昨天还冷。山上的风大,还。没冻着吧。”

既不死心,又自怨自艾,觉得自己没有生儿的命。

“我这个命啊,恐怕就这样了。这都这老些年了。我也没啥想了。”赵氏嘴上这么说,但是心里是怎样,从她脸上纠结的表情就可以看来一二。

“…都回来了,老爷不都好的吗?”张氏就问上坟的情形。

妯娌两个烧过香,又各自捐了些香油钱,就在旁边坐了悄声地说话。

连守信带着五郎和小七去上坟了,张氏、连枝儿和连蔓儿也都收拾齐整,等外面报说赵氏和连叶儿来了,张氏忙让这母女俩门,略说了一句话,就结伴从家里来,直奔村的庙里来。

如果能回到当初,他想他还是会集一家之力,供养他这大儿和大孙读书。不论到什么时候,长长孙都是连家的正枝正叶。但是,他一定会对他们严加教,不会再放任他们在镇上或者县里,学了那些纨绔的习气。

如果,如果能够回到当初就好了。

赵氏叹了气,心里酸苦,既有些想去,又有些怕去。

娘儿几个在正殿里请了香。挨个磕过,就分作了两路。连枝儿、连蔓儿和连枝儿带着小喜从正殿去,要往后殿去瞧瞧。小坛自然被招呼来了向导。

看着王举人父和连守信、五郎说完话,上了车走了,连老爷才带着几个儿孙走上官,朝南山脚下走去。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