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十五章人才齐聚(2/2)

在这样优越的条件下,后来陈旉不但著述了比历史上《农书》更为翔实准确的农学著,而且在其有生之年便对大宋的农业作了卓越贡献,并确立了一完善的农学人才培养机制,大大促了后世农业科学的发展,被誉为“帝国农学之父”

陈旉,南宋历史上最著名的农学家,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也可以排前三,一生勤奋好学,潜心研究农学理论,在历史上后来写《农书》三卷,附《蚕书》一册。陈旉对田耕作,土地利用、土壤料、稻耕、蚕桑等方面均有独到见解,是不可多得的农业导师型人才。

赵开,南宋历史上屈指可数的理财专家,张浚预支五年的税收全金人手中后,若没有赵开,四川的财政早就崩溃了。然而,赵开这人却有个小病,他的帐目极细致,而且他一定要当场对清楚后才肯放款,以示其没有贪墨。

既然吴玠不要,赵旉自然不会放过这位杰的人才,如果实在烦得不行就给詹会龙他们三人中的一个了,反正他们现在算的速度已经快赶上算盘了,应该不会太吃力。而赵旉本就打算在廉政上下功夫,赵开帐目清楚自然更加不是什么坏事。

虽然陈旉并不怎么在乎官位,但对农学家来说,有机会造福于民是最重要的,所以他并没有拒绝王府的邀请,不久便来到淮西培养农业科技人才。赵旉对这位与自己同名的科学家予以了莫大的支持,不但助其收徒著书,而且还以自己前世的一些农学知识(大多是科普档次的)冒充风闻之言与其行了,大大启发了陈旉的思维。

张浚这个文臣还好,吴玠成为赵开的上司后,立刻就受不了了。吴玠需要的理财专家,是会自觉地将军饷筹齐,而不用他心半的人,赵开这一每次都要对账的习惯令他难以忍受,多次向朝廷上书要求换人。不过,考虑到吴玠那贪财的名声,赵旉不无恶意地揣测,搞不好是帐目太清楚令吴玠没办法捞钱了吧?

如此,由于当年曾经在辽、金之间反复奔走,而且与金国上层有着不错的私扩无疑是南宋境内对于金国尤其是燕云以北地区最为熟悉的人,而这正是赵旉所需要的。除此之外,扩至少称得上是一位的外官,而且通所有北方蕃语,这在将来也会很有用

扩久不得志,如今有机会山,自然不会推辞。何况光冲着赵构父(也许是有过相同经历的缘故,赵构一早便相信他不是内,但碍于没有办法帮他洗脱嫌疑,又畏惧朝臣们的非议,而始终不敢大用。)对他的信任,扩也决心赴汤蹈火了

理财专家岂有甘于寂寞的?赵开接旨后,立刻就兴兴地赶来淮西报,但现在的淮西已经破败不堪,这令赵开伤透了脑,而他一个在史书上并未记载的病也因此暴来,令赵旉不胜其扰

间他曾向南渡的朝廷献上三策,但连当时年幼的赵旉都看得没什么价值,可见他的战略能力也不咋地。

大宋都宣,他是车船的重要改者,从此车船在湖区与内河成为无敌的上堡垒,极大的增了南宋军的实力。不过虽然车船可以说是原始形态的船,但历史上西方的船却是独立发明来的,所以宣并未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未必能够写世界科技史。不过现在有了赵旉的提,日后宣的名字甚至在《世界通史》里也多次被提到,他竟真的成为了一位伟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