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吴芍芬有权而无威,而且赵构随时可以收回,自然不会有任何风险。从省力的角度来看,这方法比不上明代内阁的票拟,但安全
却要
得多,几乎全无脱离自己掌控的风险。再说赵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
施政
平,而并非只是想要偷懒,这样
无疑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可能逐渐将赵构架空。到那时即使吴芍芬因为情而不起谋权篡位的念
,也极可能以权力要挟赵构谋求专
,她可不是一个心
宽广的女人啊!
不过,当赵构将那些奏折打开后,看了一的赵旉就明白原来并不是父亲好运,而是因为他早有防范。吴芍芬虽然被赵构授予了批阅奏章的权力,却不能直接批复,而只能将自己的
置写在纸条里夹
奏折之中,再呈
给赵构决断。
发现父亲连奏折由妃代阅这个秘密都没让自己回避,赵旉颇受
动,便放下心来,再次向赵构提
了一些合理或不合理的要求
由于淮南煤矿的开采,淮南成为了南宋最大的几个煤矿产地之一,可是失去北方大片土地后,南宋境内铁矿所剩无几,这实在不是什么好事。但赵旉却知就在自己辖区的江对面,便有一个大型的铁矿,虽然品位不
,但距离煤矿极近,实在是一块宝地。于是赵旉便借这次回家的机会,请求赵构将
鞍山一带并
特区。
这情况的
现,除了儒家思想本
的弊端之外,中国大一统之后在大多数时期都以内
矛盾为主的现实才是决定
的因素。可现在大宋外敌环伺,内
不团结可不行,赵旉暗暗攥
了拳
,改造南宋的决心也愈发
定。
听说有大铁矿后,赵构非常兴奋,偏安江南之后,大宋其他资源尚能自给,铜矿虽少但存量充足,唯独铁矿稀缺,别说兵,即使连农
用铁都无法自给自足。而金人是决不会放纵铁
的,南宋只能以极
的价格和很大的风险从北方走私,不但付
了
大的代价,还无奈地壮大了敌人的实力,而现在有了
鞍山铁矿,这些问题便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赵构本来尚存犹豫,毕竟特区扩张得实在太快了一,但赵旉并未隐瞒
鞍山有大铁矿的真相,这无疑
一步加
了父
间的信任,他终于还是松
了。当然,赵旉只是说自己听说那里有铁矿,便派匠人去勘察了一下,结果真的发现了储量惊人的矿脉(赵旉确实已经派人找到了矿脉,要不然万一
费
大代价拿下这块地盘,却迟迟没能找到铁矿,那不是亏大了吗?)。
赵构能够想这
取巧的方法,足见其相当之聪明,可这样一个聪明人却难以
理好国事,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从这一
来说,赵构算是一个典型的中国读书人,长于谋
、拙于谋国。
若是那样的话,有些心的赵构又如何能够忍受?而且似乎历史上赵构后来也陆续纳了不少妃嫔,似乎在他生前也没见吴皇后采取什么措施,赵构就这么好运吗?
虽说赵构下意识答应下来,是基于对儿的信任,但细想一下似乎也无不妥。以特区的
效率,对
鞍山铁矿的经营必然远远好过官府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僚们,而为了给儿
以充分的自由,也为了朝廷的利益最大化,朝廷与特区之间双方利益如何分
倒是令赵构斟酌了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