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见韩遂。
韩遂念起婪穆是自己的故交好友,并未为难樊稠,只是问道:“樊将军,你此前去阎行那里,有何贵干?”
樊稠微微一笑道:“我主董卓见阎行武艺超凡,甚为喜爱,便注我挟良马珍宝前来相赠,其余并无二话。”然后两人家暄半天,樊稠告退。
韩遂心头疑云顿生,被他安插在阎行左右的亲信前来报告樊瓶在阎行营帐里的举动,韩遂便领着八健将前去阎行营帐里:“贤婿,我听闻董卓逆贼曾给你修书一封,你能否让为父看上一看
阎行看过那片书信,料想没有什么,便把书信递给韩遂。
韩遂接过来一看,见那上面错字连篇,多有涂改,便责问道:“信上为何多有涂改?”
阎行回道:“原来便是如此…不知是何缘故。莫非董卓错将草稿误封来了。”
韩遂怒道:“岂有以草稿送与人耶?必是贤婿怕我知了详细,先改抹了。”
阎行亦怒目相向:“岳父大人若不信我,来日我便再斩敌将,以表我心。”
韩遂便道:“真若如此,方见我年真心。
第二天,两军再次对阵。阎行跨上踏雪乌册,单人独骑来到阵前。韩遂领侯选、李堪、粱兴、马玩飞杨秋五将站在阎行身后百步远。阎行依然是挺枪跃马大喊道:“有没有人过来受死的?!”
樊稠单人独骑出阵与阎行相见…阎行见葵猴不带兵器,不忍荼毒,便任由婪猴靠前。樊稠拨马前行,距离阎行数步,欠身大声说道:“昨天董公拜托将军的事情,将军要速速下手,不可错失良机!”把这句话说完…樊稠便拨转马头,迅速回归本阵。
类椅的话正好传到韩遂耳朵里…韩遂想到昨天阎行怕言行,甚是可疑,正要好好想想到底该如何处置,却见他麾下猛将马玩挺枪跃马,直取阎行,破口大骂道:“背主匹夫,纳命来!”
阎行无奈,只得端起长矛大战马玩。阎行麾下亦有二千多名只忠于阎行的私兵,见马玩跟阎行打了起来…便以为阎行将军已经下定决心要报父仇,便挥舞起刀枪,杀向身边忠于韩遂的士卒…韩遂的三万人马顿时一片大乱。
董卓见离间之计成功,大喜,便大喊道:“助阎行将军报杀父大仇,冲啊!”董卓麾下五万精兵像洪水一般向韩遂队伍冲来。
董卓催动大军乘势追杀,韩遂大军死伤无数,马玩被阎行当场刺死,韩遂在侯选、李堪、粱兴、杨秋四将的保护下,冲出重围,攻破董卓没有留兵的防守关隘,杀回到凉州金城,回到金城,清点一下,发现带去洛阳的三万精兵只剩下三千多人,幸好还有七万多人留在金城并未带走,没有伤到根本。
自此以后,韩遂迫于董卓的威胁,与马腾重叙旧好,再度联手,认邯城政权为正朔,受邯城天子刘辩的封赏指派,从凉州这边攻击董卓的后方,使得董卓疲于奔命,此乃后话,以后再表。
董卓军大胜,收兵回洛阳以后,樊猴领着阎行前去拜见董卓,董卓大喜,置酒款待。
董卓先行下拜道:“董卓今日得到将军之助,便如旱苗之得甘雨。”
阎行亦连忙拜倒:“阎行不得董公点悟,不知何日才能报得杀父之仇,只是可惜不能手刃韩遂那逆贼!”
董卓笑道:“彦明你且放宽心,有我十万西凉铁骑相助,不久之后,你必定能够顺心如愿。彦明,我有一事相请,却难以启齿。”阎行忙稽首道:“请明公示下。”
董卓摆出一副和蔼慈祥的样子:“彦明现年不过二十有二,父亲被韩遂所害,已成孤儿;我董卓现年已近六十,独子天折,已成寡父。我见彦明聪慧英武,甚是喜爱,愿收彦明为我义子,不知彦明意下如何?”
阎行有心不允,怎奈形势比人强,今日若拒董卓,便出不得洛阳,亦不能报得杀父之仇,又见董卓态度诚恳,便五体投地道:“公若不弃,行请拜为义父。”
董卓大喜,命人拿来金甲锦袍赐给阎行,又命全军上下痛饮一番,以庆董卓收子之欢。董卓封阎行为骑都尉、中郎将,封爵为金城都谷亭侯,阎行大喜,对董卓越发忠诚恭敬。
李儒见董卓收了阎行为义子,洛阳城内外再无明显反对者,便让董卓早定废立之计。
董卓便在收阎行为义子的当天,在宫禁之中,设下酒宴,召集公卿大臣再议废立之事。
董卓让阎行领数千精兵侍卫左右,以壮声威。
这一天,太傅袁傀与百官尽皆来到。
酒行三巡,董卓按友厉声喝道:“今上暗弱,不可以奉宗庙;吾将依伊尹、霍光故事,废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帝。有不从者斩!”众位世家大臣皆惶怖,低头不语,莫敢应对。
司隶校尉袁绍见叔父袁腿呆如木鸡,不禁暗叹,以叔父今日行径,袁家百年名誉必将毁于一旦,而且以董卓前些日子的话语,袁家毁了名誉还捞不到好,董卓已经深恨袁隧了,不会再给袁家任何机会,既然如此,不如搏一搏,混个,好名声吧,想到这里,便挺身而出,厉声大喝道:“当今天子即位才数月而已,并无失德;你欲废嫡立庶,便是谋反!”
董卓早就看这个小子不顺眼,便大怒道:“天下事在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你视我之剑不利否?”
袁绍也披出宝剑:“你剑利,我剑未尝不利!”
阎行提剑就想往上冲,却被李儒所阻,李儒对董卓耳语道:“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父亲的威望尚未树立,军资还未足备,若杀袁绍,袁氏的门生故吏必定群起造反,到时候天下糜烂恐难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