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十六章一个好机会(2/2)

“愿闻其详”

同样是士科,宋朝时一科能录取三百多人,而唐朝最多只有三十人,连十分之一都不到。所以唐朝的科举之路可谓筚路蓝缕,实在是艰难的很。加之唐缺本人的家境又是如此,林学正虽然没有给确定答复,但言下之意其实已经很明白了。就是希望他抓住这次机会,好歹为以后科举不成时预留个退的余地。

“学正大人要见你”杂役说完后就埋直向前走。

闻言,林学正微微一笑,手指轻轻抚着茶盏:“不去有不去的好,但去也有去的好,好有二:其一,每天五十文的笔虽不多,但足够你生活所需;其二,能有机会县衙帮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一来嘛可以尽早熟悉衙门事,二来就是万一将来科考不顺想到县衙谋事时就有了伏笔,比之其他人总要来的容易些。每年能上州学的人毕竟是少,上不了州学最好的路就是到县衙了,所以这次县学里想去的人可不会少”

“到县衙帮忙并不影响上午的授课,只去下午半天,另外县衙里对每位去帮忙的学生每天给五十文的笔,怎么样,你有没有兴趣?”

林学正也没跟他绕***,直接说明了找他的原因,说来还跟他当日在毒寡妇庄上当账房的事情有关,如今县中各里及大们都将田亩及八年来的账目测誊抄清楚后报了上来,由此大的后续工作就一起累积到了县衙里,县衙中刀笔吏有限,这事的又,实在是忙不过来。负责理此事的姚主簿就想到了县学,意思是想从县学中调一分人到县衙帮忙,反正的就是资料整理工作,他们也尽能胜任。

“去给我斟盏茶来”林学正指了指侧的杯后才有接着:“你基础弱些,不去的好就是能专心课业,尽快把过去落下的东西补起来”

青’”听着先生在上面引汉代大儒郑玄的《诗笺》佐证题旨,下面的唐缺边记着笔记边微微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前的事情就是最好的例证。

那边还在上课,唐缺坐下之后便径直问:“学正大人找我有什么事?”

“咱这是去那儿?”

不一会儿到了林学正房外,他正在书案上忙着什么,听脚步声见是唐缺到了,遂笑着起招招手:“唐成,来坐”

这事来的太突然,唐缺没急着回答“以学正大人之见,学生该不该去?”

唐缺边提着茶瓯斟茶,边答:“学正大人说的是,学生也是这么想的”

“去与不去在你,我能告诉你的就是二者的利弊”

正在他心思飘飞之际,却见校舍门被人推开,走来的杂役也不知跟先生耳语了几句什么,就见先生看向他:“唐成,你去吧”

明白了其中的关窍之后,唐缺自然不会再犹豫“多谢大人提,学生愿去”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