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七十四章练字小突破(2/2)

“这两天无论如何也得儿时间去天福寺一趟了”唐缺苦笑着摇摇,磨墨拈笔之间顺手在书案铺好的纸张上写下了两行诗句:

唐朝没有后世里的结婚证,但前礼函里装着的通婚书虽然叫法不同,但功用却如同后世的结婚证。

唐缺吃饭快,他先吃完后也没再等李英纨她们,便自到了书房,前些天先是到州城,随后又回家,不仅耽搁了许多课业,便是笔字的练习也一并停了,他心里难免也有些焦虑。

这两下里一比较,差别就来了,这幅刚刚写下的字足要比前几日那幅好上一分不止,唐缺将两幅字细细比对过后,心中嘿然一乐的他又取过案上钟繇的《还示帖》。

仔细看了看这十四个字后,唐缺顺手又从书桌旁边取过一张纸来,那上面就是他前些日到州城前练习的笔字,专门存下来以备前后比对,自我度的。

在经过近一年苦练不辍的临帖后,唐缺终于到了第一步突破的边缘,只要这关能顺利突破,就意味着他即将由“临形”向更为艰的“摹意”迈,直到最终彻底掌握钟繇书法的神髓。

因不愿打扰在书房中的唐缺,妇人刚才吃完午饭后就直接回了西厢房,时值正午,她又是刚吃过饭有些醉,原本慵懒的很,但在不经意间看到梳妆几上的锦盒之后,慵懒的却猛然一怔,随后就绷了起来,刚刚起来的睡意也在瞬时之间消散的净净。

他这学生当的也太差劲了!

钟繇号称正书之祖,在书法史上与书圣王羲之并称为“钟王”其书法最大的艺术特是刚柔兼备,书风古朴,书写自然而又意境茂密幽

上一回。毕竟在郧溪这样的山区主要是以产麦为主的,没有田的话吃米全靠钱买,农家有几个人舍得这份钱财?经历过这样的日月后,后世里小康人家的的唐缺如今竟是舍不得浪费一颗米粒儿。

正在唐缺捧着《还示帖》对着自己刚写的这幅字细细揣总结时,随着书房外响起一阵儿急促的脚步声,就见李英纨捧着那个盒跑了来,说来同一个小院儿内距离实在不远,但因为她跑的太急,竟至于有些微微气

这两句诗虽然俗烂,但对于此刻的唐缺而言确实是发于心而后于笔端,或许正是因为这份不着机心的自然,反倒使得这两行字竟比以前写的都好,唐缺收笔之后自己也是咄咄称奇。

前后算是有过四个男人,虽然都是有名无实,但对于这式样独特的礼函,妇人却是熟的不能再熟了,她自然知这盒里装着的就是报婚书。

若单说这些还好些,最让唐缺疼的却是画技的习练,因着这些日忙,他再没到天福寺去过,上次去时澄宁老和尚据六朝绘画大家谢赫《古画品录》给他讲解了“六法”总论,原约定好下次的功课就该是学习粉本勾勒的门功夫,这一耽误十多天,真让唐缺想到老和尚就有些不好意思。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当然,前唐缺的这幅字跟钟书的这艺术风格是半不沾边儿,所谓艺术风格毕竟是书法大成之后才会有的,唐缺现在还差的有十万八千里。然则虽然艺术风格靠不上,但到每个字的章法结构和运笔回笔上,他这十四个字却有了些形似的意思,至少在整看来已经有了钟繇独创的“八分楷法”的味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