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章初战(4/4)

李邦彦一直与朱勔不对付,今有此说,必欲置对方于死地,也在情理之中。

这时,裴谊躬身走进大殿,轻声道:“官家,泗州紧急公文送到。信使说,事情紧急,必须交给宰相拆阅,而且还要回执,否则回去没法交代呢!”

泗州,这可是两天江南而来的唯一公文!

“快呈上来!”赵桓急道。

赵桓接过公文,打开观瞧:公文中详述太上皇到达东南之后的诸般举措,其中就有刚才耿南仲所言三事。并且说,童贯连续接见当地官吏,据闻将劝太上皇复辟;今日情势危急,甚于胡虏之兵也!落款是:臣赵鼎。

赵桓看罢,一拳击在几案之上,示意裴谊将公文交给宰执。公文一个传一个,很快传了个遍。李纲看完,出班奏道:“陛下,事情紧急,不得不有所措置。请陛下派宰执出城,南下面见太上皇,陈说一切。以父子之情感之,以国事艰难逼之,总之该周全的地方要周全,该办的事情也一定要办。”

赵桓点头道:“爱卿之言,甚合朕心。怎奈,金兵就在眼前,谁可为使?”

宰执们心知肚明,金人如果得到消息,快马紧追,出使的人性命都不一定保得住,又何谈完成任务呢!

李纲刚想请命,不料,张邦昌抢先一步,道:“臣愿出使,请陛下俯允。”

张邦昌比李纲大两岁,由于保养有方,一眼望去,与三十多岁的人没什么区别。颌下胡须修得光洁整齐,右边嘴角下生着一颗黑痦子,令一副平和的相貌陡生出些许威严。据说,张邦昌的相貌原也平常,今日能平步青云,多亏了这颗痦子。李纲秉承儒家,对鬼神相术之道一直存而不问,听过之后,笑一笑就算过去了,从来不放在心里的。这个人写得一手好字,仪表堂堂,为人圆滑,谁都不肯得罪,李纲原来有些讨厌他,不料,今日他竟有如此胆色,真有点令人刮目相看的意思了。

赵桓欣慰地笑着,道:“好,好!朕写好书信,交给爱卿一并带走!”

张邦昌再道:“臣有一事相求。”

“讲!”赵桓爽快地答道。

“臣此去,少不得要用些手段。只要陛下不问臣的手段是否光明,臣必不辱使命。”张邦昌还是那副淡淡的样子,说话不紧不慢,倒真有些宰相的气度。

赵桓道:“你只管去做,朕不但不责罚,还会有赏的。”

这时,赵桓想起泗州回执的事情来,亲书:“令依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太上皇旨意办理。”然后用玺,正待交给裴谊,忽然想到:“赵鼎遣使通信,足见忠心。而来使为了回执一事,直接追宰执到大殿,也足见赵鼎驭下有方,应该是个人才啊!”所谓十二月二十四日太上皇旨意,指的是:太上皇传位之时,下旨称“除教门事外,余幷不管”赵桓令赵鼎按此办理,也就是说,不必理会太上皇的旨意,只要按照皇帝的意思办就好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