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章良臣(2/3)

李纲敲着前额,自失一笑:“唉呦,怠慢了,怠慢了!会之,赏我一杯白毫银针,如何?”

“臣吕好问奉诏!”

秦桧:“如果我所料不差,这个字应该是丁都赛所写!”

秦桧正:“元镇公,我与李相公都争过,官家表面应承,依然顾我,我辈的又能怎样?”

旁边一名给事中中帮腔:“秦相公所言不差。今天早上,他问您时,您正在与尚书代差事;中午用过饭,秦相又问,您正在想事,还是没答话。最后一次下官就不清楚了。”

“陛下还好吗?”

秦桧在一边陪着,喊:“把我今天早上拿来的白毫银针,给赵相公沏上一杯。”

汴河放对于州溃堤的合拢起到了决定的作用,三月底黄河归,赵鼎理完赈灾、善后事宜,于四月十四日回到汴梁。时近未时,宰相应该在政事堂理公事,赵鼎直奔这里而来。远远地望过去,只见尚书右仆、中书侍郎李纲与尚书右丞秦桧前后脚迎了来。

“什么话!”赵鼎盛怒而起“这样的东西,也是她一个女人能够碰的?祖宗家法都不顾啦?伯纪兄,大宋一百余年来,过这样的事吗?”

秦桧拉住想说话的李纲,:“陛下不在延和殿,元镇公想知官家的去,直接问裴谊好了?”

“臣张叔夜奉诏!”

赵鼎火气很大,指责李纲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秦桧:“沏两杯,”回:“喝着好,一人送你们半斤。左右我再想办法就是!”说着话,来到里间,赵鼎略微洗了洗脸,拣位置坐了。轻啜了茶,长气,:“昭容娘的丧事都忙完了?”

李纲闻言一愣,瞅着秦桧,:“会之,这就是你的不是了。有好茶为何没我的份啊?”

昌表情依旧,端正地叩首,摘掉乌纱帽,给裴谊,转而去。三位都指挥使也摘掉乌纱,气哼哼地去了。

赵鼎立目怒:“这是谁签的文书?”

一天之内,免掉四名重臣,举朝皆惊。

“这个东西不在官家边?”

秦桧哭着脸,:“相公,这是从何说起呀?今天早上到现在,我问了你不下三遍,你连一句话都不回,又怎说我小气?”

赵鼎老脸一红,一揖,:“唉,相公大人有大量,还请原谅一二。”

赵鼎去了。秦桧小声对李纲说:“我听说,官家这几天心情不错,元镇公此

这份熟状说的事情也没什么特殊的地方,可是,好像有哪里不对劲呢!再仔细看,那个御笔亲书的“可”字,与往日大有不同。说他不是皇帝写的,下面镌着“靖康主人”的小玺是错不了的。这又是怎么回事?

赵鼎“啪”地将文书摔到桌上,:“哪有这个理?李相,你就听之任之?会之,你是什么吃的?”

“他哪还有那个胆!”

李纲刚说了一句客话,赵鼎起就走,:“我去争,说一千一万,该尽的本分还是要尽。”

“臣秦桧奉诏!”

赵桓指着张:“褫夺张昌一切官职,给朕去!”

秦桧起,自书案上拿一件折,递给赵鼎。赵鼎展开观瞧:这是一份熟状,即由宰相初步拟定理意见之后,上呈御览。这文书用白纸书写,皇帝签署“可”然后颁布为法规政令。还有一情况,宰相遇到急情况,来不及奏禀皇帝,先行置,然后再制草奏知,这类文书称为“草”用黄纸书写,宰执们在背面押字。

李秦二人默默,一副戚戚然的样

秦桧上前,将赵鼎在椅上,:“元镇公,稍安勿躁,稍安勿躁嘛!一个多月来,李相公每天睡不上两个时辰,有时就在这里凑合一宿。大事小事都要过问,又要时刻关注京城军队的动向,每天写的字少说也有两万,你还要他怎样?难都要挂冠而去?张相去职,里外就是我们两人,忙都忙死,这些哪还顾得及!”

赵鼎赶几步,来到近前,抱拳拱手:“唉呦,大的天都忙的,还用这些俗礼?相公越发清减了,会之还是风采照人啊!”李纲又黑又瘦,圈红红的,显然睡得也很少,上前拉住赵鼎的手,上下打量着,:“黑了,不过看上去神还好。快,里边请!”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