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章远航二(2/3)

宰执们去了,赵桓本想留下朱孝庄再好好聊聊,多年不见,情分又不同于常人,但是,宰执一般不能独自留下奏对,这是规矩。二十年形成的好传

两位相公不说话,秦桧就不好再保持沉默了:“枢密院都承旨第五风的妻途径东瀛归国,被东瀛人无故扣留;这两年频频发生东瀛扣留我国船只,抢劫货的事情,议政院的一些代表已经提过几次议案都被上院否决了,现在也到了解决问题的时候。”

请陛下和诸位相公稍加留意,大航海时代来到了,我国师的建制已经不再适合时代的要求。内河防御不再是师的重,大海才是他们永远的归宿。从这个角度来说,将师的名字改为海军是适宜的。另外,是不是可以考虑加师建设,将师扩建为两个舰队,一个驻守南洋,一个驻守东海。我们有如此大的师,未来与金国最后的决战如果再作上观,就太可惜了。

韩世忠字良臣,赵桓对这些宰执的称呼各有不同:称呼李纲张昌二人为相公,称呼韩世忠为良臣,其他人为执政。今天,直接称呼朱孝庄的名字,既显得亲切,又与其他人有所区别,不知是来乍到的一特殊恩,还是会就这么一直叫下去?原来叫什么,没有人会在意;现在朱孝庄是执政,官家总不会无缘无故地叫吧?秦桧细细品味,就是品不个滋味。

张浚:“还是要尽量控制战争的规模,而且是不是就一定要通过战争这形式才能解决问题,也要细细思量才行。”

可以预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帝国的军费不可能降低,还会大幅度增加,只要能取得足够的利益,缓解财政压力,这些就不会再成其为问题。东瀛有足够的人,又积累了足够的财富,我们不稀罕他们弹一样的国土,不过,他们手中一定有我们需要的东西。东瀛天皇实行闭关锁国的策略,不符合大宋的利益,一定要彻底改变目前的情况。而且,从长远来说,一个对大宋充满敌意的天皇,一个对大宋没有多少好的东瀛,就是我们心腹大患。太祖皇帝圣训: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脓包早晚都要挤,未雨绸缪,为时未晚也!”

孝庄微微一笑:“在两位大帅面前谈军事,就如同在陛下和几位相公面前谈国事,都是一样的班门斧,不过,既然已经丑了,那么再来一次又有何妨?归到底大宋是一个陆地上的大国,保持十四个一线军团再加上一个虎贲军团的建制是非常必要的。彻底消灭了金国之后,或许可以裁撤一两个军团。不过,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大宋的国土面积将大大增加,曾经的盟友也许会变成新的对手,陆地上的敌人绝不会因为帝国的大而自杀,因此必须保持大的军力才能保证帝国的安全。

赵桓笑着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孝庄的话令人思啊!就由孝庄筹划东瀛事宜,良臣以为如何?”

当了尚书右丞,考虑问题的方式与枢密副使的时候截然不同,军人要打仗,打大仗当然更痛快,可是打仗就要钱啊!没有钱,一天都打不下去,张浚不得不为钱的问题担忧。

韩世忠说:“到底是枢密院的人,谈谈军事吧!”

虚起来,也确实有谦虚的必要啊!

照理说,孝庄任尚书左右丞更合适,而今签书枢密院事,不知官家到底是何用意?韩世忠没有为难朱孝庄的意思,接过很多次,知朱孝庄是难不住的,即使不明白的事情他也能扯上三天三夜呢!

新人到来,一般都要夹起尾人,哪有像朱孝庄这么张扬的?李相公赞叹连连,张相公随声附和,秦桧笑得灿烂,张浚若有所思,韩世忠面平静,刘琦无动于衷,赵桓也在观察着他们的反应,不心里在想什么,表面上都是滴不漏啊!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