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92章大运河战略4(6/6)

材多的是,刘鼎也没有什么保护环境地观念。

从这一点上来讲,公孙重楼的方略,的确要比徐长卿的可行性高很多,减少了百分之九十的民工,百分之九十的财政投入。这两点都是鹰扬军目前最困难的,徐长卿的方略,刘鼎根本无法执行。而一万名民夫,三万两白银,刘鼎现在随手都可以拿出来,哪怕是最后全部扔到了水中,也不会十分心痛。不过,所谓的便宜没好货,公孙重楼地这个方略,肯定有些其他问题。

最后,公孙重楼说道:“刘大人,您看老夫地这个方略如何?”

刘鼎没有回答,而是转头看着徐长卿,淡淡的说道:“徐公子如何看待老先生地方案?”

徐长卿皱眉说道:“如此快则快矣,却遗祸万年。”

公孙重楼说道:“刘大人,你整修运河,是为了尽快平定江南吧?徐公子的方略,是为了百姓的千秋万代着想,好是好,只是不切实际。如果刘大人不能平定江南,他的方略根本无从谈起,既然不能执行,即使方略再好。那又有什么用?”

这位公孙重楼还真是叫公孙重楼,有话敢说,李怡禾等人都微微色变。

刘鼎神色不动的说道:“还请老先生详细的解说,以解疑惑。”

公孙重楼一点都没有谦虚的意思,傲然说道:“好!”他的意思,是用木材作为整治运河的主要材料。其实整治运河地主要工作。就是清理大量的淤泥,然后修建河堤,防止淤泥再次淤积,随后在河堤上种植树木,防止水土流失。同时,对运河两岸的大小河流也都进行整治,以防止河流的洪水冲垮运河主航道。徐长卿的方略,动用了大量的石料,就是为了修葺坚固地河堤。

而在公孙重楼看来。坚固的河堤固然不能少,可是想要一步到位,难度实在太大。就算是世,举国之力,也不容易一步达成。江南大运河的河堤,绵延千里,如果都用石料修筑,光是开采和运输石料,就要个三年五载的,不知道得耗费多少的人力物力,他因此才用折中的办法。使用木材取代石料。木材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再生,石料却不可以再生。整治运河的第一批木材要从其他地方运来,可是除了第一批木材之外,以后就不用远途运来了。

按照一般的整治方案,从运河航道挖出来地淤泥,可以堆积成河堤,然后在河堤上面栽种大量树木,以防止河堤坍塌。以前运河两岸,一般都是栽种柳树等风景树木。这样既能够保护河堤,也能营造优美的环境,可是,这种树木的生长速度很慢,木材也无法利用。公孙重楼地意思,却是在河堤上栽种毛竹,毛竹的生长速度很快,基本上一年到三年的时间,就能完全长成。对于修筑河堤来说。毛竹的作用和木材相差不大。只需要加大密度就行。到时候,就可以用这些毛竹来对河岸进行修补。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每年都有大量的毛竹用来代替木材,循环使用,生生不息。

既然没有了石料,石拱桥都取消了,都使用竹筏进行运输,大运河的水流还是很缓慢的,竹筏完全足够了。当然,相对于石拱桥来说,竹筏的运输能力实在很低,风险也很大。然而,既然不修建石拱桥,那么整修运河地难度就大大的降低了,速度也会加快不少,节省的人力物力,就是在这个环节上节省下来的。

说来说去,两人根本的分歧,就在于徐长卿力求完美,百年大计,一次就要做到最好。公孙重楼着眼当前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到鹰扬军的目的和局限性,对于刘鼎的吸引力更大。但是到底采用哪个计划,刘鼎觉得自己还真地要好好考虑,也需要征求更多人的意见。

刘鼎站起来,看着徐长卿和公孙重楼两人,期待的说道:“两位不知道是否愿意为鹰扬军做事?为天下百姓做事?”

公孙重楼敏捷的说道:“刘大人厚爱,老夫自然欣然前往。”

徐长卿微微犹豫片刻。

唐嫣悄悄的给他打了个眼色。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