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文的。
尽管食盐的价格不断攀升。但是民众毕竟不能不吃盐,所以,节衣缩食也是要卖盐的,使得食盐的供应总是无法满足民众的需要。由于贩卖私盐的利润实在太大,因此私盐贩子层出不穷。除了黄巢之外,朱温、钱、陈岩等人其实也是私盐贩子。现在天下大乱。私盐贩子就更多了。即使是鹰扬军,也不能完全禁止。因为打击私盐贩子。不但费时费力,而且还造成辖区内食盐价格极度攀
想要解决需求矛盾。最终还是要努力提高食盐的产量。只要产量提高了,价格自然就下去了,价格下去了以后,食盐贩子没有利益可图,也就自然而然的消失了。殷红林原来找不到有效提高食盐产量地办法,只能来找刘鼎解决。没想到,他在刘鼎这里果然找到了完美的答案,那就是海水晒盐。
刘鼎当即让殷红林担任盐业大总管,想办法在海边晒盐。其实目前鹰扬军统辖地海岸,可能并不适合晒盐,但是无论如何,海水晒盐都要比煮盐来得科学,产量也要大得多。殷红林现在可以开始积晒盐的知识和经验,一旦鹰扬军拿下淮南地区,就可以在扬州、楚州等地的海岸大规模晒盐了。
他详细的将自己所知道的有关海水晒盐地知识,全部都描述给殷红林和薛檀雅两人知道。殷红林听的非常地认真,还专门做了笔记。他已经意识到,海水晒盐,将极有可能改变鹰扬军目前的财政状况,甚至,有可能对天下大势产生影响。现在鹰扬军努力保持着和西川节度使陈敬暄地友好关系,关键的原因,就是要从西川获得大量地食盐、硝石和硫磺。如果这些因素能够解决,鹰扬军就不用跟陈敬暄客气了。
好不容易,刘鼎才将自己知道的有关晒盐的情况,全部都讲述给了殷红林和薛檀雅两人知道。在此期间,两人都不断的提出问题。转眼间一个多时辰就过去了,苏幼惜过来请刘鼎吃饭。
刘鼎说道:“我就在这里吃。”
苏幼惜让人将饭菜端到碧霞楼,刘鼎将殷红林和薛檀雅留下来吃饭,他俩都不是客气的人物,也就留下来了。吃饭的时候,两人还不断的问起海水晒盐的问题,明显是有点迫不及待了。只不过殷红林想着要解决鹰扬军的食盐供应难题,薛檀雅却又借机大发横财的味道。
饭后,殷红林就兴冲冲的海水晒盐。
薛檀雅准备告辞的时候,忽然说道:“我有样东西,不知道大人是否用得上?”
刘鼎说道:“是从波斯带回来的吗?”
薛檀雅说道:“安南。”
刘鼎说道:“在哪里?”
薛檀雅说道:“在船上呢!太大了,你要到我的船上才能看得见。”
刘鼎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但是料想薛檀雅带回来的东西,应该不是凡品,于是点头说道:“好!我们去看看!”
一行人来到船上,发现船后方的甲板上,居然摆放着几十个的箩筐,箩筐里面都装着黏糊糊的泥土,上面栽种的,竟然是水稻。现在正是水稻即将成熟的季节。这些箩筐里地水稻。从遥远地安南运来,生长在这么狭窄的地方,又经过如此远途的运输,明显有点发育不良,谷穗有点轻,可是依然能够看出一些端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