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的爵位,全部都逐个落实地话,鹰扬军内部,拥有爵位的人,肯定超过三百人,简直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当然,这些封赏全部都是虚衔,朝颓不会耗费一两银子的,所谓的爵位,也是一纸空文而已。鹰扬军内部,也不会觉得非常的高兴,甚至有人觉得不值一哂。实在是朝廷太慷慨了,慷慨到将官职、爵位流水般的批出来,如此井喷般地封赏,就算是亲王的爵位,也不会觉得尊贵了。
按照朝廷一贯地不敢得罪地方诸侯的原则,在刘鼎被授予亲王头衔的同时,朱温、李克用、李昌符等人,多半也会被授予亲王的头衔。李克用十有会被授予晋王的头衔,朱温极有可能会被授予梁王或鲁王的头衔,李昌符极有可能是岐王。甚至,就连西川的陈敬暄,也有可能获得蜀王的头衔。这样衬托下来,刘鼎地韩王,反而是最不起眼地。
鹰扬军的高层,其实都很清楚,改朝换代是必然的。鹰扬军不可能继续永远拥立现在这个朝廷,一旦时机成熟,兴元府朝廷将被彻底地打入历史长河。兴元府朝廷现在封赏的这些官爵,根本不可能延续到新地朝代。如果他们因此而骄傲自满,固步自封,那肯定是要倒霉的。他们想要在新朝代地凌烟阁上留下自己的名字,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朝廷七月份的动作非常大,非但慷慨的授予鹰扬军大量的官职爵位,藉此东风,皇帝李俨还在七月十一日颁布诏令,任命马殷为右神策军护军中尉,任命李顺节为左神策军中护军。这个马殷,就是当初被鹰扬军在襄州活捉的淮西军大帅,至于那个李顺节,则是服侍寿王李杰的宦官领。
“马殷?”在鹰扬军内部的小规模庆功宴上,刘鼎听到这个消息,不免微微有些惊。
他的确没有想到,朝廷非但没有处死马殷,反而一下子将其提拔为神策军中尉。之前马殷被押送到兴元府以后,朝廷一直将其收监,并没有立刻下令处死。鹰扬军忙于其他的事情,对马殷也不是很留意,以为此人既然出身淮西军,最后肯定会受到朝廷的严惩。没想到,数年的时间过去,此人居然从淮西军的小帅,变成了右神策军中尉,简直是不可思议。
神策军最初在唐玄宗天宝十三年,由陇右节度使哥叔翰为了对付安史之乱的叛军而成立,原本是精锐的野战部队,在安史之乱中表现突出,受到皇室的关注。唐德宗贞元年间,神策军分作左右两厢,全由宦官统,成为定制,是宦官专权的主要依靠力量。神策军最鼎时期兵力多达十五万,势力在诸禁军之上,成了唐朝最核心的军事力量。
神策军的编制来看,分立左右两军,乃是互相牵制
监督之意,以防止其挟持朝廷。
但是实际上,这种左右两分的办法,根本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每每有势力的宦官,都是左右两军全部把持,让皇帝完全失去对神策军的掌控。之前的田令孜如此,现在的杨复恭也是如此。没有他们的允许,皇帝根本动不了神策军的哪怕仅仅是一个士兵。
这些掌握实权的大宦官,往往是身兼数职,然后用自己的心腹多半是自己的养子,又或是义子出任神策军的关键职位,例如胡军中尉、中护军等,绝对不会让外人插手。神策军地人员选拔,官职更替,甚至是粮饷装备的供给,全部都是宦官搞定,朝廷兵部根本不能过问。
左右神策军虽然上设大将军、统军、将军等职位,但是这些都是虚职,一般都是皇室的成员遥领,没有实权。例如当初吉王李保,就曾经遥领神策军统军的职务,但是根本连神策军的军营都进入不了。神策军真正的实权,乃是掌握在护军中尉的手中。掌握实权的宦官,绝不会将护军中尉地职位给予不信任的人。
由于神策军始终牢牢的掌握在宦官的手中,导致皇帝完全失去对神策军的控制,于是各种各样的悲剧也源源不断地生了。不要说政变,就连皇帝的废立,都掌握在太监地手中。当初甘露之变,两个护军中尉一起动手,硬生生将皇帝给制服了,宦官的力量,可见一斑。正是由于宦官们掌握着神策军,才能操纵皇帝,操纵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