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降?贵使确定你没有喝醉么?”一人愤然叫道。
众人
去,都笑了起来。你当此人是谁?保和殿大学士!
“哎,不得无礼,坐下。”王钰轻笑道,挥手让大学士落坐。继而又问道:“那本王倒想请教贵使,蒙古有几条出路?”
虎尔华黎伸出右手的一根手指,掷地有声的说道:“只有一条,死战到底!”
王钰地神情。不如先前那般自在了:“那蒙古为何不降?”
“蒙古人生来不会屈膝,只要战死的蒙古人,没有投降的蒙古人!”真的要怀疑一下了,这虎尔华黎到底是来游说地,还是来搞破坏的?他这明里暗里都在讽刺打击大宋!这是来称臣地么?怎么感觉大宋欠了他们银子?
“一派胡言!竟然藐视我大宋国威!”
“岂有此理!是可忍,敦不可忍!此公以我大宋君臣为屈膝投降之鼠辈!”
王钰紧握酒杯。也是忍耐不住,欺人太甚!我以礼相待。你却处处为难,给脸不要脸!众臣只有,吴用神色不变,嘴角一抹冷笑从来没有消失过。但当他发现摄政王有些不耐之后,轻咳了两声。
正是这两声咳嗽,突然一下提醒了王钰,让他猛然醒悟。不对,这人是在用激将法刺激本王!他从进保和殿开始,先后用了“混淆是非”“偷换概念”“激将法”等等手段。其目的。无非是想激起自己的好胜之心,以达到他自己想要的目地。几乎让人忘记了,他代表的是一个刚刚打了败仗的蒙古!
好厉害的一张嘴!经常听到影视里面说什么一条如簧之舌,胜似雄兵百万。当时以为是夸张的说法,可现在看来,眼前这个蒙古人的嘴,就真抵得上百万雄师。我王钰自认为道行高深,不也险此中他的道儿么?
想通了这一点,王钰脸上又有了笑容,安抚愤怒地众臣道:“诸卿不必恼怒。贵使不过一句戏言,何必介杯。莫让客人笑话。”幸好今天这场合里,没有那几个带兵的将军,如若不然,听他如此讽刺大宋,还不立即拔刀相向?
“贵使,本王听你汉语流畅,口音纯正,学了很久吧?”王钰问这句话的时候,心里还想着大宋文明远播蒙古。可当虎尔华黎回答之后,王钰再也高兴不起来了。
“臣本是汉人,乡音难改。”他居然还知道乡音难改!你***连祖宗姓名都改了,留着一口流利的汉语有什么用?
这可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比刚才地任何一句话打击力度都大!一群汉人冠冕堂皇的坐在大宋这个国家最庄严地地方,却是为了两个利益在唇枪舌剑的争斗!
王钰不由得想起当年自己出使辽国的时候,也有一帮子道貌岸然,任职于辽国朝廷的汉臣跟自己来了一场舌战。可那是在外邦的地盘上,而现在,汉奸居然杀回来了,而且是堂而皇之的坐在自己跟前,言辞犀利的替外族人说话!不知道,这算不算我们这个民族的悲哀?
大臣们默然无语,因为他们知道,无论怎么争辩,这脸最终丢的还是自己地。民间俗语,一样米养百样人,可为什么不少养一样这种人呢?
王钰是真想把他拉出去砍了,可他不能这样做,那人现在代表蒙古。吴用发现了王钰脸色不对头,他担心王钰意气用事,不停的咳嗽来提醒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