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十四章围困(4/4)

导致战争难以为继的现象,但这样的情况肯定存在。

青州新政终非一日之计,如立竿见影般迅速见效是不可能的。今年,青州最有成效的是推广新稻种。当时,中国北方主要以种植粟、黍等旱地作物为主,三国时期是历史上北方开始小麦种植的时候。邺城,正是当时唯一的北方产麦地。曹操在攻打袁尚时,史书上曾有“追至邺,收其麦”的记载。北魏时有一首民歌:“高田种小麦,稴穇不成穗;男儿在他乡,那得不憔悴”说的就是当时邺城种小麦的情形。

而经过六年的反复培育,刘备带来的新稻种已能够在广饶小面积播种。另外,韩国当时种植的稻种抗寒抗旱性较强,已在出云大面积推广。稻麦一年两熟,可以供养更多的人口。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刘备才敢大肆攻伐,扩张领土。同时,正是有了邺城一年两熟的稻麦支持,曹操才能够顺利称霸北方,最后建立魏国(治所为邺城)。

拿下了邺城,就等于拔掉了曹操将来的牙齿,没想到,却在物资上卡了壳。

高堂隆治下的户部掌握着青州的钱袋子,其收入主要来自五个部分。最多者是盐铁之利,天下百姓,不可不食盐,不可不用刀铲斧镰,而出云、青州海盐铁器甲于天下,再加上由青州商队组织的武装走私,使得诸侯防不可防,禁无可禁,这一块收入既多又稳定。

其次是退役军人会社谋取的利益,出租军田获得的粮产且不说,自茶酒至绢绸,凡与民生有关者,退役军人会社几乎都加入进去,甚至于可以说退役军人会社本身便是一个巨大财阀,扣除必要开支,每年都能提供巨大利润,但如今天下大乱,各诸侯间虎视眈眈,会社的生意并不是最理想。

第三部分为工商之税,以前,各地诸侯征税往往随意确定税额,甚至于任意夺取商人财富,青州则不然,他们在户部下设专员检点各商号进出货物,确定各商户税额,有他们发放的凭证者,在辖下各地可随意运送也无关卡拦截之忧。而无凭证者,不惟寸步难行,甚至有可能为人所检举没收。然而,诸侯混战不休,各地民生凋零,青州这几年商税收入并不理想。没有外来的收入,只是自产自销,那钱不过是左口袋倒换导右口袋,每次倒换还要上税,对民众来说,不是好事。要不是去年打通了徐州商路,荆徐两地富商极多,恐怕青州商人半数熬不下去了。

青州的第五部分收入来源于矿藏,主要是下密城的金矿,这原本是青州起家的资本,如今反倒在青州整体收入中所占分额不大。因为金币的流通,需要控制一定的金价,这就需要控制黄金的产量。

青州收入的最后部分是农田租赋,农夫没有收入税,没有田产税,但人头税必需缴纳。百姓既可以粮米折算成钱货以物完税,也可将粮米卖出后以钱完税,一切听凭自愿。冬休闲暇之时,青州各地政府尚组织百姓参加军训,这是百姓服劳役的一种方式。至于修建水利设施或道路修筑,参与的流民需以此劳动抵偿官府分配的农具与田亩,所以官府不用付酬。然而,对平民以上身份参与者,需支付劳动报酬,很多新平民因此常借此挣取冬闲时的外快。总的说来,这项收入聊胜于无。

有高堂隆这般善于理财者,青州虽聚敛不行却收入颇丰。青州辖区范围不过大汉疆域的十一分之一,户口不足大汉的五分之一,而收入却与整个大汉相当,百姓也不觉赋税过重。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