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百七十二章以史为鉴(2/3)

王静辉不知皇帝赵顼给他这样的评语,但旁边的小太监可是听到了,张良是谁他并不知,但并不代表没有其他人知。皇帝下午把王静辉召,这本是件非常普通的事情,但在这个风尖狼上,几乎所有能够参与大宋这场游戏的人都在关注着驸的动向。皇帝把他召可不是说了一两句话。而是几个时辰地单独会面,这不禁让人心中产生无数联想。当然他们不可能知两人到底谈了些什么。不过小太监听到地这句话给他们这次会面了很好的注脚…张良是谁?那是帝师!

今天呈送给皇帝赵顼的那两本札因为蜀国长公主这几天在慈寿陪曹老太太,所以便让赵公公来代为誊抄,相信这个时候曹老太太已经知他和皇帝在商议什么话题了。以曹老太太的政治智慧肯定能够明了自己的用意,况且大宋皇家海运也少不了她曹家和家的好,满朝文武谁不要卖给她个面

蜀国长公主温柔的给他换上了便服,帮他整理好衣角说:“你和皇兄说了这么久的话,外面早就翻天了。任谁都知现在朝局变幻莫测,吕诲罢黜,唐介、富弼、曾公亮称病请辞,剩下一个赵忭在那里叫苦,在这个时候面圣岂不是人人都在注意你?”

见到丈夫这么轻描淡写的说完面圣的事情,蜀国长公主也不禁被王静辉的俏话给逗乐了,说:“就你能折腾!几天前在慈寿中皇兄向娘娘请安的时候,还看着他满面愁容的,你给他说了些什么啊?”

王静辉说:“自然不会,汉朝不比现在的大宋,太祖太宗皇帝立下的祖训谁敢违背?不过怀着一颗良好的心愿却了错事的人比比皆

回到驸府中,妻蜀国长公主早就准备了一桌小菜等候他了,王静辉看看已经熟睡的孩,小声笑着对妻:“这么晚了娘还不休息?”

赵顼听后不禁动容,良久说不话来,王静辉最后一句话的敲在了他的心。天已晚,驸向皇帝辞行,皇帝赵顼亲自把王静辉送至门,默默的说:“王改之不愧为张房之辈,朕得此人才甚幸,朝廷甚幸,百姓甚幸!”

王静辉笑着说:“让娘担心了!其实今天我不过是个皇上想了办法继续生意发财,顺便讲个故事而已。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你这段时间老是慈寿,没有人给我抄写奏章,所以你不知,只能够请赵公公给我代笔了,反正我那两手臭字放在皇上那里必然会有碍观瞻。现在朝局变换不过是因为变法地问题,变法便是为了使国家富足,说到底不过是个‘钱’字。王安石变法的主张太过急躁,朝廷财政宽松起来,他的政策也会相应的改变,皇帝那里也会好过些。不过王安石太倔了,得罪了这么多人终究是不妥,我与他多有往,怜惜他的声名,便给皇帝讲了晁错和袁盎的故事,相信以后会情况会慢慢的好起来。”王静辉一边吃一边向妻叙说今天的事情。

不过至于吕诲被罢黜,这也是因为他自己上的那弹劾王安石的奏章上面地‘十大罪状’恐怕连他自己都不信吧?当然王安石那个老儿是个倔脾气,得理不饶人,司光等人原本和他好,但也被伤得够呛,这也实在是有些过了。”

没有张良便可以说没有后来地大汉六百年的江山,与同样承袭家传统的陈平不同,陈平重视的是“术”本质上便是个政治小人。如果不是在吕后死后平定诸吕之中立下了大功,他绝对不了《史记》地“世家”而张良则是“”、“术”合一,他是刘的大脑,从容的游走于他所的那个英雄年代,不为外务所缠,是他一步步将刘送上了神坛,看看《史记》中司迁对张良的评价和篇幅,便可以知他的重要了。人人常把张良、陈平并称,但在赵顼的心中还是能够分两人之间的区别的。当然这话传到众位大臣的耳朵里地时候,自然也能够会到驸在皇帝心中的分量,心中也是异样非常。

,画不好重新来过便是了,朝廷的每一个动作都会关系到成千上万的大宋民的生死荣辱,臣恳请圣上无论采取那手段或措施,务必要三思慎重,首先心中要装着百姓的疾苦!”

蜀国长公主自然知晁错和袁盎的故事,说:“你说王安石会成为晁错?”

对于像赵公公这样由皇室派的贴间谍,王静辉并不以为对自己会有多大的伤害,相反他希望能够在多几个,要知他的一切基全都是建立在皇室对自己信任的基础之上的,不然自己也只有个晏殊那样的词臣,写几首陈词滥调的诗词以博取天下人的笑罢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