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屯田土地上每年栽种不少于十棵榆树或是其他树种。毕竟西北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现在的年份有处于干旱高发期,大力提倡栽种榆树的原因不止是出于环境植被的考虑,更因为榆树叶可以食用,有利于渡过灾荒。这样的细节都被王静辉考虑在内,这让王安石佩服的很,自然也得到了有力的支持。
看到朝廷对西夏俘虏的态度在逐渐改变,王静辉不失时机的上书朝廷,请求把这三万俘虏打散用来修建西北地各个交通道路。并且还要修缮水利工程设施,以利于开荒屯田。这个时候驸马的奏章就不像上次那样还要经过庭议了,直接在中书政事堂经过谈论后,便发给门下省和枢密院去执行了。当初反对驸马处理俘虏的主力文彦博对此也是摇头苦笑。不过现在文彦博对此的态度倒是软化了不少,毕竟这样不用动用太大地财政开支,便可以获得巨大好处的事情,谁都愿意看到,而且西北厢军屯田还涉及到朝廷内极大势力家族的利益问题,各路神仙都神通广大的很,谁也不会找不自在,就是他文彦博也不在例外。
吕惠卿回老家丁忧的事情在现在朝廷上下热衷于屯田的事情面前显得无足轻重,王静辉在暂时压住心中的杀心之后,除了不时与王安石和司马光碰头来商议一些在屯田中所遇到的问题之外。便又再一次在世人目光中沉寂下来,窝在驸马府中读书或是跑道华英书院与平民医馆转悠了。
王静辉在家中除了陪伴自己的妻子和不满半岁的女儿外,便是在书房中对大宋军制改革进行设想,因为厢军屯田是不会分散王安石多长时间精力地,而且时间越长,西夏那边梁乙埋兄妹的势力就会逐渐的占上风,西夏内部的内讧也会逐渐消除。
像西夏这样还处于野蛮半奴隶制的国家,他们并没有摆脱游牧民族的特征,要聚集军队打仗还是远比大宋利索的多。只要没有严重的内讧,他们的军事力量恢复地速度还是非常快的,毕竟是以骑兵作战为王的冷兵器时代,游牧民族在军事上占有很大的上风,尤其大宋缺乏马匹,更是占有很大的优势。算起来不会超过三年,大宋的西北又要战云密布了,大宋不仅要有最先进的武器,也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军事制度才能实现王静辉对皇帝赵顼七年扫平西夏的承诺。
王静辉要提前把大宋军制改革的框架想出来,这也是用来阻击新法地第二条防线。其作用不仅在于牵着王安石的鼻子走,还要实现大宋强军的梦想,后者极为关键,尤其是要增强大宋在西北的军事力量,因为王静辉扫平西夏的后勤和给商人地利益承诺…厢军屯田可就在西夏人的鼻子底下。他可不想自己忙活了半天给党项人做嫁衣,解决的办法也只有一个…两国只有用刀剑来说话,胜者才可以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上继续发展!
对于军事制度的改革,王静辉必须要靠盟友,而现在就任大宋军事参谋总部的参谋总长郭逵便是他的最佳盟友,郭逵在陕西四路做过宣抚使,干掉夏主谅祚他功不可没。并且还和陆诜在内地西北将领关系非常不错,最为关键的便是郭逵不仅和王静辉关系够硬,还对大宋现有的军事制度了如指掌,这好用来给王静辉做参谋。